夫君的白月光回来后

@吕吕3085:用一句古诗来形容妻子等待丈夫回来,等了很久,最后丈夫终于回来了,他们都很高兴 - 作业帮
迟谭18598091523…… [答案] 望眼盼得花开落, 桃花时节又见君. 我自己乱写的.

@吕吕3085:望江南中盼望丈夫归来,望眼欲穿的句子 - 作业帮
迟谭18598091523…… [答案]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这位女主人公早上起来,匆匆梳洗后,独自倚在望江楼上眺望.

@吕吕3085:( ),为谁辛苦为谁甜. 当我手抚长城,联想到孟姜女盼丈夫归来,哭倒长城的凄凉的故事时,诗人在《出塞( ),为谁辛苦为谁甜. 当我手抚长城,联想到... - 作业帮
迟谭18598091523…… [答案] 采得百花成蜜后 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吕吕3085:英语翻译1.我要是不嫁过来,我的夫君也不会死2.我的夫君不死,我就不会沦落到这个伤心的地方 - 作业帮
迟谭18598091523…… [答案] 1.My husband wouldn't have died if I hadn't married him. 2.I wouldn't have come to this sad place if my husband hadn't died.

@吕吕3085:上6楼屋顶停车场要经过很多S弯道觉得很难弯,怕碰上,我老公叫我看左后视镜离边缘线远打多点,如果离边 -
迟谭18598091523…… 也不用看后视镜,如果是单行道,不管左拐还是右拐都保证车子走在弯道的最外侧,如果是双行道,左拐就靠弯道的右侧,右拐就贴着中心线,熟练就好了.

秋天,黄叶飘落,鸿雁南飞,连大地也染上几分凋零。皇宫后苑正中的一座高台上,一个身穿龙袍的中年男子孤独而立。他神色苍茫,脸上写满了寥落,目光也一反往常的锐利而变得朦胧、温柔。他就这样痴痴地站着,定定地凝视着天的尽头,仿佛要穿越时空去寻找失落的什么……

“皇上又在想先后了。”站在台下的侍卫们窃窃私语道。

这个皇上便是饮誉史册的唐太宗,而他正在怀念的先后便是同样光辉历史的长孙文德皇后。

“是啊,我又在思念皇后了!”太宗喃喃自语。“我之所以建这座高台,便是为了能常常在这里看到她。她说,我可以看见她的! ……啊——我看到她了,确实看到了!”太宗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长孙氏窈窕秀丽的倩影,端庄大方的面容,安详睿智的目光……

一、名闺秀喜出阁 秦王妃巧公关

公元613年,一个晴朗的日子。太原留守李渊的家中张灯结彩,吹吹打打,欢声笑语不断,许多显赫的达官贵人也都携妻带子鱼贯而来。原来,这天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和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的大喜之日。李世民仪表堂堂,文韬武略样样精通;长孙氏端庄秀丽,

家政外事件件谙熟,这样的联姻真可谓郎才女貌,珠联璧合。因而,前来道贺的人没有谁不称赞此桩美满婚姻的。长孙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有“门外钟鼎,家誓山河”之说。

长孙晟本人武艺超群,精于骑射;而长孙氏的舅舅高士廉亦是精通文史的儒雅之士,曾任隋朝的治礼郎。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长孙氏从小便养成了喜爱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对于那些扬善抑恶,内容丰富的历史书籍,她尤为喜爱。读多了,便在不自觉中常以古人的善恶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人前人后,总是彬彬有礼,极有教养,因而赢得亲戚朋友、侍女仆臣的一致称颂。

此时,她穿着大红裙,披着红盖,正坐在一颠一颠的迎亲花轿里浮想联翩。她想起了即将与其结为夫妻的李世民武将般雄伟的身材、文臣般得体的言行,不由得羞涩地笑了,心里甜滋滋的。她想起了读过的古书古训中为人妇为人母的篇章,想起了历代有名的贤妻良母为大事、理小节的书文,暗暗地下决心:“我以后一定要遵循古训,安分守己,处理好内务,辅佐好夫君的大业。”想到“夫君”二字,她的脸不由得蓦地一下又红了起来……

果然,长孙氏很快便在李府赢得了她心中所想的美誉。

李渊建唐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氏也就被册封为秦王妃。而从此,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间的明争暗斗便展开了。李世民处心积虑,南征北战,办了不少令高祖满意的事,打了几场棘手的胜仗,成为高祖平定唐初叛乱的得力大将。并且,他在秦府中招纳了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一批善于出谋划策的有识之士来辅佐他。

因而,随着势力的日益壮大,李世民觊觎皇位的念头也日益加强。李建成看到皇弟的强大,不禁如坐针毡,难得安宁。于是,他处处与李世民作对,处处贬低他、压制他。并且,还在高祖面前进馋言,还勾结后宫的尹德妃、张婕妤,让她们给高祖吹“枕边风”。唐高祖对这场争斗采取了不制止的态度,还常以军功论英雄,这使得争斗越演越烈,很快便到了如箭在弦之势。

在这场争斗中,长孙氏始终坚定不渝地站在李世民一边,施展她通上容下的才能,在皇室中为李世民四处斡旋。她对高祖极尽孝道,连一些极其细微的小事都为高祖考虑到;对高祖的嫔妃们也极尽恭敬之事,人前人后总是称赞她们的好处,因此博得高祖对李世民的好感。她还在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间极力弥合,使他们之间十分紧张的矛盾始终没有公开化,为李世民的暗中准备创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环境。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李建成借出击侵犯边境的匈奴之机,向唐高祖提出要李世民手下的精兵和大将。李世民感到生死关头已经到了,便决定采取最后的行动。他派人去请房玄龄、杜如晦来秦王府密谋。

哪知,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却对来的人说:“皇上有旨,令我等不再结交秦王。如果随你前往,必定死路一条啊!”其实,这只不过是他们二人用的激将之法而已。李世民听了禀报以后果然怒不可遏,对右骁将军尉迟敬德气冲冲地说:“你再跑一趟,若这二人不来,就提他俩的人头来见我!”

一旁的长孙氏见状大吃一惊,心中暗暗地埋怨李世民的鲁莽,转头朝李世民瞅去。李世民也知话说重了,但碍于面子不便收回,于是便转身背对着长孙氏,避开了她隐含责备的目光。“尉迟将军,请留步。”长孙氏得到李世民的默许以后,终于站了出来,对正要跨出大门的尉迟敬德喊道。“哦,夫人有何吩咐?”尉迟敬德一听长孙氏出声了,知道定然是她有更妥善的安排,便停住了脚步。

长孙氏把哥哥长孙无忌拉到一边,二人如此这般地耳语了一番,然后对尉迟敬德说:“尉迟将军,你们俩一块去吧。有什么事,也好有个照应。”

长孙、尉迟二人走后,李世民缓缓地回转身子,深深地凝视着长孙氏,眼中的赞许之情表露无遗。

见到房、孙二人后,长孙无忌诚恳而又严肃地说:“刚来时,王妃已经明言相告,说大王已决意仿效周公诛管、蔡。为了社稷大计,

请二位从速入府共谋。不然,大王真的动怒了。而且,王妃吩咐,我等四人不得一道回府。”房玄龄、杜如晦相视一笑,暗暗赞许王妃的机警。随即,他们穿上了早就准备好的道士服,打扮成道士,于夜里悄悄地潜入秦府。

长孙氏早就在府中等候了。她一见到房、杜二人便立刻迎上前去问候,对二人低声说:“劳驾二位先生了,如今形势紧急,我们当同心鼎力助大王,这其中的奇谋宏猷,还得仰仗二位,大王早已久候了,快快前去相见吧。”目送房、杜二人的背影,长孙氏站在若明若暗的天井中,看不清脸上的表情,只看得见她窈窕的身影如玉柱一般亭亭玉立。

六月四日清晨,秦府的大堂中勇卒猛将们正有条不紊地整装待发,到玄武门伏击要经过那里去早朝的太子李建成。忽然,大堂中猛然寂静下来,众人都朝里堂躬身行礼。只见长孙氏身着礼服,头绾珠髻,手握酒杯,缓步而来,她的脸上带着一种持重的笑容,柔和安详的目光依次徐徐地从每一位将士身上掠过,宛如情人的鼓励,又如母亲的嘱咐。

“诸位将士,”长孙氏一字一顿地说,“今天的行动关系重大,我在这里给大家饯行,愿与大家同生共死,誓为秦王效忠。”众将士听罢,无不热泪盈眶,把手中的酒杯高举起,一仰头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二、谦俭为德 慈悲为怀

玄武门政变,李世民除去了太子李建成,李渊就顺水推舟地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功垂千秋的唐太宗自此便登基了,长孙氏也由秦王妃改封为皇后。

此时,大乱方平,社会动荡不安,创伤累累,满目疮痍,百业待兴。长孙皇后虽然身处后宫,但她深知国困民贫、干疮百孔的艰难局面,便率先在宫中提倡节俭,平日的穿着打扮从不讲华丽,日常的用品也是仅仅够用就行,不铺张浪费,不讲排场。并且,她的这种节俭行为,并没有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而改变,一直到死,她仍念念不忘告诫太宗要注意节俭。

一天,长孙皇后看到太宗处理完政事,便邀他到御花园散步。太宗暗暗发笑,知道她又有“怪事”要跟他商量了。果然,长孙皇后一边陪太宗欣赏美景,一边轻声细语道:“皇上,你有没有觉得我们的宫女太多了些?”

“太多,何谓太多?”

太宗不解地问。“我的意思是说,我想放还一部分宫女。”

“放还宫女? ……”太宗停下脚步,狐疑地看着长孙皇后,“为何? 多些宫女在宫中听你调遣不好么?”长孙皇后也平静地凝视着太宗,缓慢地说:“放还宫女便可以减少宫中的开支……啊,请听我说完。虽然现在经济已有好转,但这不是说我们就不用节俭了。这部分宫女是多余的编制,放还了没有什么不好。”

太宗听罢,也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了,只好姑且同意。于是,长孙皇后接连数次放还了一批又一批宫女,其中有一次放还了三千多人。

长孙皇后崇尚节俭,以俭为德。平日训导诸子,也常常是以谦俭为先。一日,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告诉长孙皇后,说东宫器具用品实在太少,请再添置一些。长孙皇后一口回绝,对乳母严厉地说:“回去转告太子,身为嗣君,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具用呢? 为太子而无德名,纵有器具也无益处,请他好自为之,把眼光放得远大些。”遂安夫人受训后,什么也不敢多说,回去连忙禀告了太子。东宫的器具始终没有添加一件。

长孙皇后不但节俭,而且对待宫中的侍从也很和善,从不在宫中耍威风,对手下的嫔妃宫人总是以礼相待。有时候,哪个妃子病了,她都要亲自前来探视,详细询问病情,并嘱咐有关人员好生照料。为了不破坏有关的制度规定,她还常把自己的药膳停了,省下钱来给生病的妃子配新药。她的这种做法,赢得了宫中上下的一致尊重。

有一次,一个嫔妃生下一个小公主不久,便身染重病。弥留之际,长孙皇后来看望她。那位嫔妃用那只无力的手覆在长孙皇后的手上,双泪长流,仿佛在请求什么。长孙皇后看她不停地把眼光扫视到那初生的小公主身上,又收回集中到自己的身上,心中便明白了几分。她慈善地握住那只手,轻轻地说:“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小公主的。”

那嫔妃闻言,脸上随即荡开了一种放心的微笑。这小公主便是豫章公主。长孙皇后以嫡母的身份将她收养在自己的身边,并且加倍疼爱,其程度甚至超过了亲生的子女。这件事,一时成为宫中的佳话,对长孙皇后的赞美之词更是到处洋溢。

三、严守礼法 深明大义

古人云:“明法者强,慢法者弱。”精通史书的长孙皇后对此方面的论说可谓是谙熟无比。她崇尚礼法,推行礼法,决不允许超越礼法规范。她不仅身体力行,并且还教导公主皇子们行为举止要谦逊循礼,不可做伤大体之事。

唐太宗知道长孙皇后通读史书,对政事颇有见地,因此,在茶余饭后,床前灯下,言谈之间常常与她论及天下大事,尤其是朝廷中的赏罚和人事安排。但是,长孙皇后总是避而不谈,要不就是脸色庄重,一本正经地说:“妾闻说,牝鸡(老母鸡)司晨,定是主家中不祥。妾只是一妇道人家,岂敢豫闻政事! 陛下还是说点别的吧。”

太宗看着她紧抿着的巧唇,紧绷着的脸,盯他的坚定的眼睛,知她是在遵循妇人不涉政的礼法,也常常奈何不得。不过,太宗的确是信得过她,也很想听听她的见解,因而依然还是常常问她。问急了,长孙皇后便干脆来个问而不答,一言不发,让太宗无计可施。

长孙皇后的女儿长乐公主深得唐太宗的宠爱。贞观六年,长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命令有关司署给长乐公主的嫁妆的数目竟是当年长公主永喜公主的一倍。大臣魏征觉得不妥,便规劝太宗说:“长公主是公主的长辈,虽然她们和皇上的关系不同,因此感情上有差异,但礼法本身并没有差别。如果给公主的礼品超过长公主,这在礼法上讲不通,只会让人看出皇上感情方面的亲疏。请皇上还是考虑一下。”

太宗听后觉得有理,但不好改变主意,便回到后宫把魏征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意思是让皇后出面处理。长孙皇后感慨地说:“妾常听陛下称魏征忠直,并不知为什么,现在知道了他能用礼法来制约人主,防止发生越礼之事,真是难得的社稷忠臣。想想妾与陛下几十年的结发夫妻,又蒙陛下恩宠,言语之间还得先看陛下的脸色,不敢轻易冒犯龙颜神威。难得他以臣子对君父,尚能直言不讳。这件事照他说的去做就是了,没有什么可犹豫的。”

事后长孙皇后派内侍带上钱400缗、绢400匹到魏征家与魏征,并说:“早就知道您正直不阿,今天我才真正看到,这些东西赏赐给您,希望常秉此心,中正为国,永无改移。”

由于长期为大小事情日夜操劳,长孙皇后的身体渐渐衰弱了下来。贞观八年的秋天,她陪唐太宗去九成宫,因旅途疲劳,偶感风寒,到九成宫后便病倒了。尽管御医多方治疗,但病情还是没有好转。这可急坏了唐太宗和尊敬皇后的贤臣良仆。

一天,太子李承乾陪伴。他为母亲出主意说:“母后,为了治你的病,已经用了许多种药,但仍不见好转,请向父皇启奏,大赦天下,放免囚犯,并度人入寺为僧,或许可以得到福助,病很快就会好的。”

长孙皇后直了直虚弱的身体,郑重地说:“死生有命,非人所及。若是行善无过可以延寿,我素日未尝为恶行;若是行善无效,还何必徒劳? 咳、咳咳咳……”强烈的咳嗽,使得长孙皇后几乎背了气。

良久,她才缓过气来,又接着说下去,虽然声音更小了,但凝重的语调丝毫没减:“大赦,乃是国家大事,怎可随便而为? 释佛之教,来自异域外国,兴于国无补,盛而反祸于民。再说,你父皇也不会这样做,怎能因为我一个妇道人家而乱了天下之法,使你父皇为难呢? 真要像你说的这样——还不如我现在就死了的好。”

长孙皇后说完已精疲力尽了。但是,她的目光却是那样的沉静,那样的坚定,全然没有病中惨淡兮兮的感觉。

太子不敢启奏太宗,把皇后的话私下里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便原原本本地启奏了唐太宗。太宗和左右近臣听后都十分感动,没有一个不感到难受和悲伤的,群臣纷纷要求举行大赦,太宗也同意了。但是长孙皇后知道后却坚持反对,并且再三要求不要这样做。

“陛下,陛下! 请你务必要把那道赦免令撤消了。这道诏令……这道诏令发不得呀! 这样做,便是以国家的礼法殉私欲,这……这,这是天理不容的。妾的病绝不会因您的大赦而减轻的,相反妾会于心不安,而使病情加重的呀! 陛下——这诏令不能发呀!”长孙皇后在太宗跟前极力地、苦苦地阻止着。太宗终于被说服了,取消了那道赦免令。

四、悉心侍内 巧妙佐政

长孙皇后推崇礼法,安守本分,从不越礼的做法在当时的确很受称道。但是,这并不说明她只仅仅“闭锁”于后宫而对太宗为君之身不闻不问。相反,她极为关注太宗的言行及君臣仆之间的大小事情,并常常参与其中,只不过是用了一种比较隐晦的、巧妙的规劝方式而已。

唐太宗有一匹骏马,非常爱惜,一直都放在宫中差专人喂养。可是有一天这匹马突然死了。太宗得知后大发雷霆,说养马人欺马,欺马就是欺君,要处死那个养马人。

长孙皇后听说此事后,马上赶到盛怒的唐太宗身边,明知故问道:“陛下缘何发如此大的火呢?”唐太宗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长孙皇后故意叹了一口气,说:“哎,陛下爱马犹如往昔齐景公爱马啊!”

唐太宗一惊,眉毛马上往上挑了起来,竖起了耳朵,等待下文。长孙皇后隐隐地露出了笑容,接着说:“齐景公爱马,因马死而要杀人。丞相晏子数养马人的罪状说:‘你养马而死,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由此,使我君因马死而杀人,百姓知道,必然怨恨我君,这是第二条罪状。’但是,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这番话后,却不杀那个养马的人了。陛下,您肯定听得不耐烦了吧? 因为这个故事,陛下你一定知道的。”

太宗连连点头称是,怒气也消了,脸上也恢复了往日的平和神态,再也没有提杀养马人的话。

无独有偶,有名的谏臣魏征也经历了一次养马人的遭遇。原来,有一次魏征又当着群臣的面向太宗进过于逆耳的谏言,冒犯了太宗的尊严。太宗当着群臣的面发作不得,回到后宫后怒气冲冲地说:“有朝一日我一定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见状,忙问:“陛下和谁呕气呢?”

太宗道:“那魏糟老头子当廷辱我,让我下不了台!”长孙皇后听罢,一言不发地转身回到内室,太宗不由得纳闷万分。不一会,长孙皇后穿着宫服走了出来,径直走到正在愣神的太宗面前,施以大礼款款下拜,太宗摸不透她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不禁有点慌神,忙把她扶起来,问:“皇后这是做甚? 怎么穿得如此郑重,行此大礼?”

长孙皇后答道:“妾闻知,主明臣直。今魏征犯龙颜而直谏,足见皇上是有道明君。这样的事,我怎能不郑重道贺呢?”唐太宗顿时化怒为喜,杀魏征的想法也云消雾散了。

长孙皇后懂得见机行事,随事变通。有时,太宗因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对宫人发怒,长孙皇后又不便直接劝解,表面上常常帮着太宗指责宫人,乘机向太宗提出先把那人关押起来,交由她处理。然后,她看准时机,慢慢地劝解太宗,让他释放被关押的宫人。因此,在长孙皇后的周旋之下,宫中很少有谁蒙冤受罚的。防犯外戚预政,是长孙皇后为后短短10年中一直坚持、到死不改变的信念。

长孙皇后哥哥长孙无忌和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来又随着唐太宗转战南北,战功颇为卓著。在玄武门政变后,唐太宗曾几次想任命他为宰相,执辅朝政,都遭到长孙皇后的坚决反对,说:“妾位在中宫,为天下母后,家族的贵宠已是无法比拟了,实在不愿让兄弟们再执掌国政。汉代吕后、霍光因外戚专权而弄得身败名裂,国破民弱,这些陛下您是知道的呀! 应该引以为戒才是。”

但是,太宗任人以德才为标准,并不在乎亲疏关系,所以最终仍任命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武大将军三职。对此,长孙皇后非常不安,她一面力劝太宗收回成命,另一方面又私下里叫长孙无忌辞去宰相(右仆射)的职务。太宗在她们兄妹俩的坚持下,不得不把长孙无忌宰相的职务免去。长孙皇后这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长孙皇后极力防犯外戚预政,既防止了外戚威胁李氏子孙,从而永保大唐江山的长治久安,又为长孙氏家庭的长存打下了“基础”,是很有政见头脑和历史眼光的。当年,西汉明德马皇后仅仅禁戒往返如流水、马如游龙的这些细节小事,而没有能真正的将外戚斥退朝廷,终酿大祸,育经读史的长孙皇后定是从马皇后教训中吸取经验而坚决付诸行动的。

长孙皇后不但在政治上是太宗的好帮手,在生活更是太宗的好伴侣。二人在生活中互相敬重,恩恩爱爱。有一段时间太宗患了病,一直不见好转,长孙皇后便精心照料,常常日夜不离左右,衣不宽带,还细声细语地安慰病中的太宗,好让他与御医配合。

长孙皇后曾在腰上系了一小袋毒药,表示一旦皇上有三长两短,她便不一个人活在世上。

后来,太宗病好了。长孙皇后自己却病倒了。一天深夜,驸马柴绍急火火地来相告,说外面发生事变。太宗连忙披铠戴甲出去视察情况,长孙皇后得知后,也挣扎起来,要同皇上一起前往察看,左右侍者都劝她不要去了,身体要紧。但长孙皇后不肯,对侍者恳切而焦急地说:“现在外面出了事,皇上既已受惊前去,我怎能一个人独处安逸呢?”左右侍者见执扭不过她,只好扶着重病的她跟了出来。

正是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这种志同道合,相敬相恤,使他们二人的感情日益深厚,长孙皇后在太宗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五、身化清风 魂驻君心里

贞观六年六月的这个夏天,天气好像特别的闷热。明晃晃的太阳烈烈地炙烤着长安的大街小巷,飞马过后高高扬起尘土犹如炒烙过无数次的面粉一样焦黄焦黄的,钻到人的鼻子里有说不出的干涩与难受;树上的蝉也整天不停叫着,让本已热得无可奈何的人们更添心烦,心中就好像堵着一块大烙铁一样令人透不过气来。

皇宫,这个神圣的地方摆脱不了自然的干扰,溽热难当。

立政殿中,长孙皇后静静地躺在床上,平日里明慧的双眼紧紧地闭着,脸上消尽了红润,苍白而瘦削,就连双唇也开始泛起了青紫色。御医们一个个地进去,又一个个地出来,那无可奈何的神情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皇后已病入膏肓,纵使华佗再世也无力回天了。太宗每每上朝回来总要呆在床前,无言地守候着长孙皇后,眼中那层莹莹的泪光和满脸的寥落让人找不到半点帝王的尊严。

六月十一日这天,皇后从昏迷中幽幽转醒,脸微微地泛起了潮红,双眼也特别显得清沏。她望着坐在床边的太宗,一阵激动,又是一阵感伤。“陛下,听说最近房玄龄因为一件小事,被陛下遣回府了?”

长孙皇后的声音很弱,但却十分清晰。唐太宗的心里一阵抽痛:这都是什么时候了啊,皇后念念不忘的仍是社稷之事! 太宗点点头,说不出话来。

“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忠心耿耿,当年的许多机密谋划,都是他的功劳,并且从未向外人泄露过半句,”

长孙皇后喘了一口气,接着说:“像这样的人,非因十恶不赦之罪,愿陛下千万不要轻易弃逐,不然,数十年来追随你的勋旧大臣都会寒心的。请陛下三——思?”

望着她期待的目光,太宗又重重地点了点头。“妾很不放心我的本家兄弟。他们因为妾的缘故位列朝廷,不因德而举,极易败之。为了保全他们的子孙,请求陛下看在我们夫妻一场的份上,千万不要让他们处权要之位,只要让他们以外戚的身份常常奉朝参驾,瞻仰龙颜就是大幸了。陛下请务必不要忘了妾的这席话啊!”

交待完这两件事后,长孙皇后安心地吁了一口气,仿佛已无所牵挂了。唐太宗透过泪光,又看到了她仁慈的、安详的笑容,不禁稍感宽慰。

“自古圣贤都崇尚节俭,只有无道之君才大兴土木,劳费百姓。”

长孙皇后终于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了。她说得如此平静,仿佛只不过是要到一个向往已久的极乐之地出游而已。“妾这一生无益于人,死后也不必留害于世,但求入土为安。请陛下依山而葬,不必起坟,也无须棺椁,所需之物,都用木瓦,俭薄送终,就是陛下对妾的一片心意。陛下会时常看见妾的。至于女儿们,也不必让他们来奔丧,免得见到他们悲哀,倒让人心里不舒坦。”

至此,方有两行泪水缓缓地从她的眼中流出。是啊,无论多么不看重死,无论把后事安排得多么周全,早逝的长孙皇后对这人世间还是充满着留恋的。一旁的唐太宗的悲哀则难以名状了。

一阵寒气袭来,使得长孙皇后大口大口地呼吸着。太宗见状,忙要叫太医。皇后无力地招了招手,制止了太宗的行动。她明白自己是没有拖延的时间了,不想让太医来打扰与太宗的这一宝贵的独处。

“妾已别无他求了。唯愿陛下能、能一如既往……亲君子,远小、小人……纳忠谏,弃谗言——啊……啊……免、免作役,止游畋,使……使大唐江山长——治——久安。”长孙皇后困难地、断断续续地说着。

“果能如此……啊——妾虽、虽九泉之——下、……也、也再——无——所——憾……”

长孙皇后的离去,使唐太宗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闲静时,常常流连于和皇后秉烛夜读的书房,并肩散步的花园,听歌赏舞的亭台寻找她的踪影,左右见状,纷纷劝太宗说人死不复生,要节哀顺变,皇上的龙体要紧,要以国家的大计为重。

太宗每每此时总是说:“朕岂不知人死不能复生,天命难违? 皇后生前,对朕为君施政,常常能规谏,减小朕的过失。如今她撒手归西,再也不能听她说一句良言,道一声善语,朕从此失一良佐,少一贤德内助,怎不让人悲哀难抑呢”? 左右听罢,无不为太宗与皇后的情深意笃而动容。

这年的十一月,太宗把长孙皇后安葬在醴泉县的九峻山上,称为昭陵。太宗还亲自写了祭文,记叙了修建山陵的始末,表彰了皇后的克己奉公和严于律己,让人刻在石碑上,立于昭陵前面。

长孙皇后虽然为后短短十年,但她以克己奉公,阴柔明哲的品性,默默地影响着壮年天子唐太宗,在背后发挥着她不可低估的作用。她遵循法度,从不超越现实的界限,从太宗的长治久安出发,处处为太宗着想,并且绝无僭越之举,甘当配角,功助贞观。长孙氏死后,太宗身边没有了这样的贤助,逐渐陷于骄傲自满和个人陶醉之中,兼听纳谏的作风也日益淡漠,发民力、兴作役也不像从前那样谨慎了……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她出现在险恶的朝廷纷争之时,或者出现在国家有大的斗争之际,她还会不会成为一个流芳千古的皇后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说不定她真的做不到。但既然她存在于太宗时代,我们倒不必非得去较这个真儿,也不必非要去研究她并没有显露的能力特征。

长孙氏就是长孙氏,命运既然让她出现在了这个时代,便是给了她机遇,而她也正是把握了属于自己的机遇,才成为了一代圣明的皇后。

后妃是封建时代的特殊群体,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国的封建历史才会显得那么活色生香,有有滋有味。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force_purephv":"0","gnid":"96447a0249764473d","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264","title":"","url":"http://p1.img.360kuai.com/dmfd/__60/t015fc92497546e7f29.jpg","width":"994"},{"desc":"","height":"800","title":"","url":"http://p2.img.360kuai.com/dmfd/__60/t0183489b4a5a890c83.jpg","width":"1280"},{"desc":"","height":"1500","title":"","url":"http://p2.img.360kuai.com/dmfd/__60/t0168ce8e0624da4e74.jpg","width":"999"},{"desc":"","height":"800","title":"","url":"http://p2.img.360kuai.com/dmfd/__60/t0172f92d01fc88a965.jpg","width":"1200"},{"desc":"","height":"750","title":"","url":"http://p2.img.360kuai.com/dmfd/__60/t014efd9566f3b43012.jpg","width":"1210"},{"desc":"","height":"787","title":"","url":"http://p1.img.360kuai.com/dmfd/__60/t015d019991ca73ce48.webp","width":"651"},{"desc":"","height":"624","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051bb0e850a8fa09.jpg","width":"1134"},{"desc":"","height":"710","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2aa4fc6e1a52e1f2.jpg","width":"1036"},{"desc":"","height":"352","s_url":"http://p1.img.360kuai.com/t0153ab909b8ce1fe34_1.gif","title":"","url":"http://p1.img.360kuai.com/dmfd/__60/t0153ab909b8ce1fe34.gif","width":"627"},{"desc":"","height":"660","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75a3dc8bdae8b1ef.jpg","width":"1006"},{"desc":"","height":"1300","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4d1df8c1d31c5db4.jpg","width":"866"},{"desc":"","height":"521","title":"","url":"http://p2.img.360kuai.com/dmfd/__60/t0198414e16af2ccc09.jpg","width":"830"},{"desc":"","height":"1011","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b2d4529f85ce453f.jpg","width":"700"}]}],"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7205426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2513d8d950ad967b01ebc43f80f84248","redirect":0,"rptid":"e497e65f37f2e338","s":"t","src":"瑶山君书","tag":[{"clk":"kculture_1:长孙皇后","k":"长孙皇后","u":""},{"clk":"kculture_1:李渊","k":"李渊","u":""},{"clk":"kculture_1:李建成","k":"李建成","u":""},{"clk":"kculture_1:李世民","k":"李世民","u":""},{"clk":"kculture_1:杜如晦","k":"杜如晦","u":""},{"clk":"kculture_1:太宗","k":"太宗","u":""},{"clk":"kculture_1:房玄龄","k":"房玄龄","u":""},{"clk":"kculture_1:尉迟敬德","k":"尉迟敬德","u":""},{"clk":"kculture_1:高祖","k":"高祖","u":""}],"title":"贤德助贞观,美名留人间——千古贤后长孙氏,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

相关推荐

  • 将军的朱砂痣回来后
  • 成为男主退亲未婚妻以后txt
  • 当年月by宇宙第一红
  • 夫君心上人回来后重生
  • 心机女渣了高岭之花仙君后穿书
  • 嫁给薄情世子后
  • 死遁后我成了自己的替身赵岁欢
  • 重生后为了赎罪二嫁丞相却疯了
  • 穿成男主觊觎已久的白月光
  • 把前夫扔给白月光他疯了
  • 戏精皇后日常
  • 将军的朱砂痣回来后by
  • 她战死后夫君娶了白月光
  • 渣a被白月光逼死后重生
  • 重生后我让绿茶男二上位了txt
  • 被迫冲喜后我跑路了txt
  • 夫君的心上人回来以后
  • 暴君的白月光回来了by于斐
  • 穿书后我冒充成男主白月光
  • 将军的朱砂痣回来后(重生)免费
  • 夫君死去的白月光活过来了
  • 将军的朱砂痣回来后重生免费
  • 将军的朱砂痣回来后txt
  • 替身他上位了结局
  • 夫君的心上人回来之后
  • 番名《快要坏掉的八音盒》
  • 本文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若有什么问题请联系我们
    2024© 客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