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原文伤寒论

@罗枯2893:小青龙汤在《伤寒论》古方中是怎样的?
冉霞15961921975…… 小青龙汤在《伤寒论》的古方:麻黄去节,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炙,三两桂枝 去皮,三两半夏洗,半升五味子半升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 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罗枯2893:小青龙汤的配方和用法是什么?
冉霞15961921975…… 方剂出处:《伤寒论》.方剂组成:桂枝12克,半夏、干姜各10克,麻黄、白芍各8克,细辛4克,五味子、甘草各6克.用法用量:煎服,每天1剂.

@罗枯2893:小青龙方剂是治什么的 -
冉霞15961921975…… 一、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胸痞喘咳,痰涎清稀量多,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

@罗枯2893:小青龙汤的成分? -
冉霞15961921975…… 麻黄(去节,10-15克) 芍药(10-15克) 细辛(3-6克) 干姜(10-15克) 甘草炙 (10-15克) 桂枝(去皮,10-15克) 五味子(3-6克) 半夏(洗,10-15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方: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罗枯2893:肺气肿调补药方有哪些?
冉霞15961921975…… (1)小青龙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芍药、桂枝、半夏各9克,干姜、炙甘草各5克,细辛、五味子各3克. 【用法】加水1000毫升,先煎麻黄至800毫升,去上沫,放入其他七味,煎至300毫升,去滓,分2 次温服.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现代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病属于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无 汗身痛,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口不渴;或身体痛重,肢体浮肿;或胸闷呕逆,舌苔白,脉泮紧或 浮滑. (2)苏子六安散 【方源】《医门八法》. 【组成】陈皮、法半夏、茯苓、苏子、杏仁泥、白芥子各6克,甘草3克. 【用法】加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

@罗枯2893:小青龙汤《伤寒论》的临床运用是什么?
冉霞15961921975…… 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凡咳嗽、痰白清稀有泡沫、口不渴、舌苔白润者,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和营卫;外寒已解而咳嗽未除者,去麻桂,改用蜜炙麻黄,加杏仁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若痰多清稀、咳喘不得平卧者,重用细辛、半夏、干姜以温化降逆寒痰.

@罗枯2893: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的鉴别 -
冉霞15961921975…… 6克 【用法】上十二味,哎咀.以水1.2升,煮取300毫刀,去滓,每次服100毫升,每日三次. 【主治】产后中风,口噤痉痹,气息迫急,眩冒困顿. 葛根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葛根12克 麻黄9克(去节) 桂枝6克(去皮) 生姜9克(切) 甘草6克(炙) 芍药6克 大枣12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功用】发汗解毒,升津舒筋.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罗枯2893:小青龙合剂的制药处方有什么疗效?
冉霞15961921975…… 组 成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炙甘草、法半夏、五味子

@罗枯2893:什么是小青龙汤症?三岁孩子能喝小青龙汤吗?
冉霞15961921975…… 青龙汤症就是感冒的一种,其实没那么玄乎,那个老头有点忽悠你吧.青龙汤症源于《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

@罗枯2893:中医精通者进!谁能告诉我中医上小青龙汤的药方 -
冉霞15961921975…… 《金匮要略》补正,肺胀者,颏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以小青龙汤为底剂,逐证化裁.参用大青龙汤,寒湿并进,两不相碍. 方药:干姜 6g麻黄9g 桂枝9g 芍药9g 甘草4.5g 细辛3g 半夏 6g五味子6g 服药期间 以避风寒

小青龙汤

外寒内饮小青龙,

咳喘利呕噎因同,

水饮作祟无不至,

溢饮支饮亦可从。

01


40-41条原文及翻译


第40条条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渴,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

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泡,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又按千金,形肿者,应纳麻黄。乃纳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这是完整的宋本《伤寒论》里面关于第40条条文,我在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在臣亿等谨按之前的这一段加减,是王叔和在整理伤寒杂病的时候留下的。王叔和他虽然整理了小青龙汤的加减法,但是他认为加减法不是仲景的本意。在宋本《伤寒论》里面林亿等人是国家校正医书局啊,安排他们的任务,所以有一个臣字,就是献给皇上的,臣林亿就是以他自己的说法啊,我们这些人等,就是我们这些人。

臣亿等谨按,就是说,他把王叔和所整理的《伤寒论》的原文整理出来之后,通过他们等人整理完之后,说了一下他们这些人的看法,所以但凡是碰到“臣亿等谨按”这些词语,或者是后面的话,都是宋朝人加上去的,原本的《伤寒杂病论》里是没有的。

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这一段话可以和40条条文合二为一。这41条条文其实它并没有说其他内容,它的内容仍然是40条条文的内容,只不过说了一个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这一句话插入到了小青龙汤主之的前面。

其实它是一个插入语,也可以说是个倒装句,如果把它整理起来,应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所以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只是为了解释说明小青龙汤喝了之后,本来发热不渴的,现在已出现了渴。说明了表寒已经去了。所以说它其实是对小青龙汤的一个补充说明。

把这两条条文直译过来,应该是这样的。

第40条翻译过来就是说:外感伤寒表实证,表没有解。心下有水气的意思就是说,水饮停聚在体内。心下,可以把它解释成胃。心下有水气,从字面意义上讲是指胃。其实通过小青龙汤的治疗范畴来讲的话,这个水气其实可以弥漫在三焦,在肺、 在胃、在肠都有可能,所以我们就不说它具体是哪个地方,就说外感伤寒表实证,表没有解,而内有水饮停滞。出现发热,恶寒,干呕,咳嗽,或者见到口渴,或者见到腹泻,或者见到咽喉梗塞,或者见到小便不通畅,小腹部胀满,或者见到气喘的,用小青龙汤来治疗。

小青龙汤方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用水洗。

以上八味用水一斗,先加入麻黄煎煮,煮去二升水分,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其他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如果口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栝楼根就是天花粉;如果有轻微腹泻的,去麻黄加荛花,如鸡蛋大一团,炒成红色;如果咽喉有梗塞不畅的,去掉麻黄加炮附子一枚。如果有小便不通畅,小腹部胀满的,去掉麻黄加茯苓四两;如果有气喘的,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掉其皮尖。但是,荛花不能止腹泻,麻黄主治气喘,而以上加减法,正好与此相反。因此王叔和怀疑不是仲景的本意,可能是后世传抄加上去的。

这个加减法究竟对不对呢?我们待会再说,先把第41条条文翻译了之后再回过来再说,因为现在的任务是先翻译它。

第41条条文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翻译过来就是:外感伤寒表实证,表证未解,水饮内停,出现了咳嗽气喘,发热恶寒,口不渴的,用小青龙汤来治疗。如果服用了小青龙汤之后,出现了口渴的,是外寒去,内饮已经化了,病情将要解除的征象。


02


两条条文的精髓

这两条条文就直接地翻译过来了, 现在一条一条一字一句地去理解这两条条文的精髓。

小青龙汤证的临床表现

第40条第一句,伤寒,表不解,是指麻黄汤证的这一个表证,就是外感伤寒表实证,伤寒表不解,这里泛指了麻黄汤证。第二句又来了一个心下有水气,是指这个感受麻黄汤证的人,平时就有水饮在体内。相当于一个人有痰饮,本身就是痰饮体质,然后他感受了伤寒证,伤寒表实证,就是感受了麻黄汤证。这个时候它们和在一起,外有寒而内有饮,就形成了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除了有麻黄汤证的一些症状以外,还有因为水气而产生的诸多症状,把这些症状一个个解释。

首先发热是表不解,是伤寒的表证,麻黄汤的表证。咳嗽、干呕,表明心下有水饮。咳喘其实是水饮射肺,肺气失宣,也就是说是水饮在体内,阻挠了肺气的宣降功能而出现了咳喘,特别是这个咳在这里很明显。因为麻黄汤本来就有喘的临床表现,但是麻黄汤证一般不会咳,一般是喘,在麻黄汤里面,已经讲过了。为什么喘啊?因为毛孔闭塞,呼吸气体交换急促而出现的,但不是咳,在小青龙汤有咳喘,喘其实是带有麻黄汤证,而咳却是内有水饮,这个咳是水饮射肺,肺气失宣。所以说,为什么在麻黄汤里面,有人把麻黄汤的喘,说成是肺失宣降所致,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呢?因为肺失宣降,这里解释的肺失宣降是水气影响到的,水饮射肺,影响到肺气的宣降。而麻黄汤的喘是由于毛孔闭塞,口和鼻的气体交换加剧而形成的。如果真的是肺失宜降,是以咳为主,而不是以喘为主,所以小青龙汤有咳和喘同时出现,是因为咳是水饮射肺,导致肺失宜降,而喘是麻黄汤本身就具有的证候。

干呕呢?水饮如果犯胃,可以导致胃气上逆而出现干呕。水饮内停可以导致津液输布不正常出现口渴,就是津液由于水饮的阻挠影响,不能够输布到口,或者就像缺乏水分一样口渴,其实是津液分布不均衡所导致的,是由水饮导致的,水引起气机的气化不利,津液无以上承引起口渴。

如果水饮下去跑到了大肠,就会出现下利。如果水气上逆影响到喉部气机的升降,就会出现噎。如果肺气由于水饮的影响,导致肺气失于肃降,进而膀胱失于气化,可以导致小便不利而少腹满。也可以认为是水气影响到膀胱,气化不利,导致小便不利而少腹满。从肺的角度看的话,就是肺主治节无权。如果从膀胱的角度看的话,就是膀胱气化失司。

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水饮在三焦不同的地方而产生的不同临床表现。为什么在条文里面说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有这么多“或”?是因为内部的水饮侵犯的位置不同,产生的临床表现不同。水饮射肺就会咳,水饮在肠就或利,如果水饮影响到气机,上逆于喉部就会导致噎;如果水饮导致气化不利,津液不能上承就口渴。所以用了这么多的“或”,是因为在不同的病人身上水饮的表现形式不同,它侵犯三焦,上中下三焦它都可以侵犯,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侵犯的位置不同,临床表现则不同。但是无论水饮在哪里,侵犯哪个部位,麻黄汤证是绝对都有的,所以干呕发热而渴,在它前面没有加或。为什么呢?因为它表证俱在。

干呕有可能是水饮犯胃,引起胃气上逆的干呕,表证也能引起干呕,我们要区别地看待。在前面的条文当中已经讲过,当有表证的时候,其气上冲。胃气上冲就干呕,肺气上冲就可能出现咳喘之类。为什么有表证就会其气上冲?因为内部的阳气需要支援在表的阳气来抵抗外面的寒邪。

小青龙汤的组成

小青龙汤是由麻黄汤去掉杏仁,加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而成。麻黄发汗解表,宣肺止咳平喘,并有利水之功,配桂枝可以通达卫阳,增强宜散寒邪的作用。芍药可以利水、敛阴。干姜、细辛、半夏来温散寒饮,半夏还能和胃止呕。五味子能敛肺止咳平喘。甘草甘温守中,调和诸药。这些药合在一起达到外散表邪,内消水饮的功劳,是表里同治的方剂。本方的重点在于温散寒饮,止咳平喘,对寒饮所造成的咳喘证,无论有没有表,它都可以使用。

另外还要强调一下,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 桂枝各三两,也就说它们是等分的。后世医家不知道什么原因说细辛不过钱,导致细辛一般说不超过3克。但是在这里,张仲景用细辛却和麻黄、药药、干姜,炙甘草的用量是一样的。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细辛不过钱这个说法不对,最起码违背了张仲景的用药法则,所以细辛不过钱是后世医家总结的。为什么会总结细辛不过钱这句话呢?很有可能是对于体内有阳热的人,使用了细辛,然后出现了一些问题,然后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细辛再也不敢多用了,所以就不超过3克这样去用它。

如果辨证准确,有寒饮内停用细辛温化寒饮,效果非常好。由于受到“细辛不过钱”的影响,历朝历代都有它的《药典》,《药典》的规范是为了防止有人误诊而出现问题,因此国家把这个细辛的用量在《药典》上做了规定,不能够用大剂量,在这里我跟大家说明一下。

但是有的人把细辛用到几十克,那个就不好说了,没有医师资格证,用细辛几十克出了问题,可能要坐牢;有医师资格证,可能要吊销医师资格证。当然,如果辨证准确的话,那就不好说了。我们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胆大心细。如果你辨证准确,用点大剂量的是没问题的;如果你辨证不对,用多了的话就容易出问题。在这里,我就对药物的剂量,说一个题外话。

小青龙汤的煎煮法是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有的人曾经在喜马拉雅留言问过我麻黄去上沫的问题。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的话,麻黄为阳药,它能发汗、发散,麻黄煮了之后,上沫的沫为阳中之阳,因为浮在表面。从方位来讲阴阳的话,上为阳, 下为阴, 麻黄本来为阳药,煮了之后的上沫为阳药中之阳,具有亢奋的作用。


03


病案1

临床当中是不是这样的呢?我可以用我的实际临床案例,来告诉大家,大概在2008年,我给一个病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过麻黄。用麻黄、附子。用了麻黄之后,因为我没有嘱咐他去上沫。结果他吃了一副药, 第二天就过来告诉我:你这是个什么药啊,吃了之后一夜亢奋,完全睡不着觉,像吸毒一样。然后我就问他具体什么情况,你怎么熬的药?他说直接把我给的药,一起煮,熬了之后就喝了。我在想,如果说是附子没有先煎的话,按照道理,好多仲景的方子的附子都没有先煎,也不会出现这种亢奋啊。后来我一想, 哦!麻黄没有去上沫,麻黄之上沫乃阳中之阳,兴奋之至,所以导致他亢奋的无以睡觉。后来我就跟他说,你熬药的时候,把麻黄的上沫去掉。结果他把沫去掉之后,果然没有再失眠。所以这个去上沫,我印象忒深刻。上沫为阳中之阳, 我是太相信了,此言不虚啊!

随着临床实践的增多,经验的丰富,我发现麻黄去上沫也不一定所有的情况都是这样。2008年,我刚刚行医的时候,作为一个小白,任何一个临床病人的反应,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会让我印象深刻,也会让我刻骨铭心地记住它。但是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接触病人的多了,我发现麻黄去不去上沫,还要看它的配伍组成,看你用的什么方,看你治的什么病。麻黄去上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后来我用麻黄配伍其他养阴药来治疗并非有表证的疾病,病人就没有出现过兴奋、睡不着觉的现象,最典型的代表方剂是阳和汤。阳和汤里面有麻黄,也有大剂量的熟地。熟地配了麻黄之后,发现麻黄不再去解表,它没有解表作用。而是通经络去了。正所谓麻黄得熟地而不表,熟地得麻黄而不腻。意思就是说,如果麻黄跟熟地在一起,当然有一个剂量的配伍,熟地量要大于麻黄。麻黄跟熟地在一起,麻黄就不走表,它通经络。熟地是一个养阴药,具有滋腻性,但是加了温通发散的麻黄之后,发现它补而不腻,既能够补阴,又不至于滋腻。所以后世才有总结:麻黄得熟地而不表:就是不走表,熟地得麻黄而不腻,不滋腻。

我在用麻黄的时候有心得体会,用阳和汤来治疗各种阴疽寒痰,以及属阴性的肿瘤,再也没有有出现过病人兴奋睡不着觉,彻夜难眠的。


04


小青龙汤加减法

接着往下看小青龙汤的加减法。加减法里说: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获零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这个后世医家有争议。王叔和在整理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加减法,但由于他不知道这个加减法究竟是张仲景本意,还是后世传抄上去的,他还是把它收录进去了。只是发表了一下自己的观点。他在后面说,尧花不治利,麻黄主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他的意思说,这个加减法好像违背了仲景的用药法则,所以怀疑这个加减法并不是张仲景的本意。

至于这个加减法是不是张仲景的本意,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首先是宋版《伤寒论》,它完整地收录了大部分前人的内容,而《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因此,在印证这个条文它是不是仲景本意的时候,可以参考《金匮要略》,而《金匮要略》在《痰饮咳嗽病脉症并治》中的第35到第40条系统地论述了小青龙汤在临床运用中的加减变化。比如第39条: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也就说张仲景在这一条论述了为什么要去麻黄。

因此,我们对张仲最加减之法,应当动态地去理解和观察。正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12句真言,在小青龙汤的加减法里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金匮要略》里面印证的加减法,王叔和是晋朝的人,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人,也就是说东汉末年和晋朝隔得很近,隔得这么近,传抄还有这么大的失误的可能性,恐怕不太大。

既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当中已经指出了小青龙汤的加减法里面有去掉麻黄,所以关于麻黄去不去的问题,我们仍然根据临床表现而来。有一些医家喜欢咬文嚼字,说小青龙汤治疗外寒内饮,伤寒外有表证,如果麻黄去掉了,何以解表呢?但是有没有想过,小青龙汤去掉麻黄是由于表证不明显,或者表证不突出呢?

我在临床当中就长期用小青龙汤去麻黄来治疗,有时候还把麻黄改成炙麻黄,因为炙麻黄不具有解表作用,只是为了加强平喘的作用。有咳喘的话,如果是由于外寒郁闭,毛孔闭塞而出现的喘的话,的确要麻黄,但如果喘不是主要矛盾,不是由于毛孔闭塞引起的呢?如果是由于水饮射肺引起的呢?这个时候去掉麻黄,加杏仁就非常合适嘛,所以说要灵活机动地去看待。

张仲景这个加减法,在小青龙汤的加减法里的这些药,都是汉以前就存在的药。比如荛花,现在不常用了,但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是有记载的,从它记载的年代来看的话,用的这些加减法的药,都是属于张仲景时代有的药。如果张仲景时代没有的药,后世出现的药,那么可以推断这个加减法可能非仲景本意,但是加减法里面的药都是张仲景时代有的药,药是存在的,虽然说荛花现在不常用了,但是《神农本草经》有记载,而《伤寒杂病论》成书,是晚于《神农本草经》的。


05


小青龙汤的应用范围

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里出现也不少,比如《金匮要略》说: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这是说小青龙汤能够治疗溢饮,如果溢饮属于外寒内饮的话,可以用小青龙汤,溢饮属于外寒里热的可以用大青龙汤,溢饮是指四肢水肿。

《金匮要略》里面还有原文: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是可以治疗支饮的。类似于胸腔积液,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可以用十枣汤,可以用小青龙汤,还可以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治法。待会儿我讲病案的时候,会讲一个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经典病案,现在我们先把这个条文说完。《金匮要略》 里面还有条文: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既痞,先当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也就是说,小青龙汤可以治疗内有水饮的吐涎沫。小青龙汤能治吐涎沫,之前还学了一个甘草干姜汤,是不是也可以治疗吐涎沫?在讲甘草干美汤的时候,是不是提出吴茱萸汤也能够治疗吐涎沫?看到了了吐涎沫这几个字,是不是可以当场想到吐涎沫,甘草干姜汤、吴茱萸汤、小青龙汤,都可以治?大家发现一个问题没有?无论是甘草干姜汤、吴茱萸汤还是小青龙汤,它治疗吐涎沫都是寒饮,都是寒证。我们学习上对它们一定要通,要高度总结,你只有灵活地总结,条件反射地能够鉴别它们,你才能慢慢成为高手。

这节课最开始的一首诗,外寒内饮小青龙,咳喘利呕噎因同,水饮作崇无不至,溢饮支饮亦可从。就是说,但凡是外寒内饮的,都可以用小青龙汤,无论是咳、喘、下利、呕、噎,它的病因都是相同的,是水饮作祟。因为水饮作祟,无所不至,它可以通过三焦,到处跑,甚至跑到皮肤,所以水饮作祟无不至。小青龙汤还可以治什么呢?溢饮支饮亦可从,也就说它能够治疗水肿,还能够治疗胸腔积液,支饮。

这首诗当然是我写的,因为我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写的,水饮作祟无不至,它无所不至,它可以引起咳、喘、逆、呕、噎,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我们看一下,如果不是小青龙汤证是其他证带有水饮的,是不是也有这些临床表现呢?请看原文。

《伤寒论》中真武汤证的原文:少阴病,二三日不已,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其实是不利,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从这条真武汤的原文,可以发现也会出现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都有或,这些或,后世医家称之为或然症条文。就是或许会出现的一些临床表现的条文。真武汤也有水饮,只是阳虚水泛,阳虚不能制水,水气弥漫三焦,弥漫到不同的地方,它就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小青龙汤里面内有水饮是一样的,就是水气到处跑。

这是真武汤证,还有苓桂剂,苓桂不是治疗痰饮内停的吗?是吧?

苓桂术甘汤、苓桂姜甘汤、苓桂枣甘汤苓、苓桂味甘汤等,这么多的苓桂剂,因为它们都有茯苓和桂枝,所以叫苓桂剂,都是来治疗水饮痰饮的。这些方剂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当这些水饮、痰饮在不同的地方,在三焦弥漫的时候,就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就表现出这些或然症。

比如心下悸,只要是水饮上凌心都可以出现心悸。水饮在胃可以出现心下悸,就是胃振振有水声等。水饮射肺可以导致咳喘。水饮在肠道可导致下利,引起下利,水饮在膀胱则可以导致小便不利。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都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因为都是水饮在下焦。水饮在下焦,膀胱气化不利的是五苓散:水热互结于下焦,小便不利的是猪苓汤:阳虚水泛,小便不利的是真武汤。都是水饮作祟,只是一个阴虚,一个阳虚,一个膀胱蓄水证。

膀胱蓄水证的是五苓散,阴虚水热互结的是猪苓汤,阳虚水泛的是真武汤,以后都要重点讲解。在这里讲这么多,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小青龙汤里面的内有水饮,无所不至,因此就出现了或然症条文,是由于水饮导致的,引起的不同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一些或然症。

小青龙汤,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总结的是外寒内饮小青龙,治疗咳喘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泡沫痰,吐出来的痰是清稀有泡沫的,就是水饮。但凡看到清稀泡沫样痰的,不用考虑,直接用小青龙汤。有表证就有麻黄,没有表证就去麻黄。就这么简单,而且无不奇效者。治疗咳喘的话,咳喘,有清稀带泡沫的痰,其他的不用问,就是小青龙汤,就看去不去麻黄,就是有没有表证的问题。


06


病案2

曾经有一个病案。我父亲有一次接了一个咳嗽的病人,咳了几个月,用了各种止咳的方法都没有好。西医用了咳特灵、咳必清、氨茶碱、地塞米松都不行,打点滴也不行,找中医看了很多,吃了很多止咳药也无效。我父亲接了这个病人后,他就跟我打了个电话,他说有个咳嗽病人,咳嗽时间很久,什么方法都用了,但是怕一次性搞不定,影响声誉,你看看有什么意见?我说,咳嗽有没有痰?他说,有。我说:是黄痰还是清痰呢,还是没有颜色呢? 他说:是清稀的。我说:是不是带了泡沫?他说是。我说:好。我不需要其他资料了,就给开了个小青龙汤。开完之后,显而易见,一副知啊,二副意,两副药好了,这个印象我很深刻。一副药就取效,两副药就好了。

后来他把这个方子抄下来问我,他说小青龙汤里面,除了半夏能够化痰,他咳得这么厉害,你一味什么百部、款冬花、杏仁、苏子,你都不用,你就问了一句话,你就能够开这个方?我说这个方子是有绝招的,它的绝招是什么呢?咳的痰是清稀有泡沫的,其余的一律不用再问。因为它是是水饮,寒饮停肺引起的咳喘,如果寒饮不化, 用再多的止咳平嘴药是没有丝毫作用的。所以小青龙汤里面用干姜、细辛、五味子,干姜、细辛来温肺化饮,五味子来止咳平喘。这一组药对,对于水饮的咳嗽来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效若桴鼓,如有神助。这是我考研究生的时候自已编的歌诀背的,我就抓了一个重点,清稀泡沫样痰,只要看到这个字眼,一律小青龙,用到临床也是效若桴鼓, 如有神助。

为了不违反国家的《药典》,我开小青龙汤的时候,细辛并没有开到和桂枝、芍药一样的用量,我一般是开3~6克,以3克居多。因为在我早年行医的时候,会显得谨慎一些,因此我仍然还是按照《药典》来用细辛,只开3克,但是仍然可以取到奇效,所以细辛不用9克,用3克一样有效,而且也是效若桴鼓,如有神助,当然我是指在小青龙汤里面。这个剂量其实是麻黄10克,生白芍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法半夏10克,细辛3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或者10克。这是我的用量,而且奇效。

我用(《伤寒论》里面的方子,基本上是按照一两转换成3克来用的。虽然说汉朝的两或许不是3克。讲剂量的时候,我一定会讲的,会专门用一节课来讲汉朝的剂量,但是我讲一下我的临床经验,就是我用的剂量是这样的。我用的剂量大致和刘渡舟刘老用的是一致的,只不过刘渡舟老师喜欢用9克,比如说9克麻黄,9克干姜,他严格按照一两是3 克来的。但是我写个10克,因为这个药方不好算价,9克、10克区别也不大,再加上现在的药,大部分都是规培的,不像古代是野生的,所以我就用10克。用10克好算价,你用各9克算出几毛几分几厘出来了。药房的药剂师,也不方便抓,搞一个9克,几克的,10克的话就是个整数,而且效果是一样的,因为一般熬药或者抓药或许会有点损耗,多加1克,可能会更好一些,但是大致剂量和刘渡舟刘老用的是一样的。


07


病案3

小青龙汤,可以运用到支气管哮喘、肺炎、慢阻肺、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中耳炎、咽炎,属于外寒里饮证的,都可以治疗。对于支饮、溢饮,饮就水肿,支饮的话就是胸腔积液嘛,在临床当中运用得更为广泛。我讲讲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用小青龙汤的心得体会。

在讲之前,我要讲一下关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这些疾病,在西医上是无法根治的,只要加一个慢性的西医都是根治不了的。这些疾病在急性发作期,如果病人素有痰饮内停,又感外寒,属于外寒内饮的,无论是支气管哮喘,还是慢阻肺等,在急性发作期统统都可以用小青龙汤,就是外寒内饮型的,而且肾炎的水肿急性发作期,属于外寒内饮的也是小青龙汤,肾炎水肿嘛。

有的人就问了,你说急性发作期用小青龙是不是根治呢?那不一定。如果说急性发作期的,初次发作,第一次发病的那种,从来没有病过的小青龙汤有可能根治。如果说变成了慢性的,比如有的人,每到冬天就发支气管哮喘,这个时候是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的时候,用小青龙汤可以治标。要治本的话就应该改为其他方剂了,就不能用麻黄,麻黄在这个地方就不能久服。应该用什么呢?刘渡舟老师用的是苓桂剂。用苓桂剂,因为它里面没有麻黄,所以可以久服。

刘渡舟老师本人就有寒性慢性的支气管哮喘,每到冬天之前,他就吃苓桂剂一段时间,到了冬天发病的时候,就会好一些。我个人认为,这也不是根治的办法。我个人认为,每到冬天发作,应该是年老体衰,脾肾阳虚为主,如果要根治的话,还要健脾阳,补肾阳,而不是用一点苓桂剂就行。我觉得苓桂剂治疗阳虚有痰饮,仍然不能根治。因为根治,我始终认为还是要调脏腑,脾肾两脏不调好,用点苓桂剂,它只是作为缓和,没有小青龙汤那么峻猛而已。

所以我觉得如果刘老不吃苓桂剂,或者说用苓桂剂合用健脾补肾之品来调脏腑的话,或许他能活得更久一 些吧。刘老是新中国成就以后,在伤寒经方的研究上是一座巅峰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去世是一大损失,他的徒弟几乎没有一个超越他的。

对于慢性肾炎水肿的急性发作期,比如本来这个人就阳虚,平时就有肾炎,结果感受了风寒之后,出现了慢性肾炎的溢饮的症状,外寒内饮的情况,当场就可以用小青龙汤来解除水肿。但是解除水肿,到缓解期之后,就不能用小青龙汤了。应该从脾肾之阳来论治。用经方的话,可以用金匮肾气丸和理中丸来补脾和肾之阳,如果要用时方,就可以用右归丸来补肾阳。

如果说水肿不是外寒内饮,是外寒内热的话,那是用上节课所讲的大青龙汤。如果说咳喘,慢阻肺,是外寒内热的,也是大青龙汤。也就是说,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内饮,一个是内热。如果内有饮证,定是小青龙汤。如果没有饮证有内热, 一定是大青龙汤。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表寒,所以说它们的鉴别要点是一个有热,一个有水饮。

如果又有热,又有水饮, 怎么办呢?这个问题问得好,张仲景早就告诉了,在《金匮要略》里面,用小青龙汤加石膏搞定,叫小青龙加石膏汤。它是肺脏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也就是说小青龙汤加石膏也可以治疗小青龙汤证加一点烦躁,就这么简单。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了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和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是《金匮要略》里的方子。

最后我讲一一个病案,这个病案,我刻骨铭心,有如刚刚发生一样, 关于小青龙汤的应用。最近这些年,我治疗的肿瘤癌症特别多,虽然说中医并不分科,一个好中医就是一个全科大夫,内外妇儿,什么都治,包括针灸也扎,但是最近几年,找我看的最多的人是癌症肿瘤。我这里癌症的治愈率还算可以。当然了,很多成功案例已经写成了《攻癌救命录》这本书,《攻癌救命录》在喜马拉雅上也有音频。《攻癌救命录》 在淘宝、京东、新华书店都有卖。不过《攻癌救命录》那本书,只是记载了我以前的心得体会和成功案例,最近这些年,我的心得体会和成功案例更多。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我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肺癌引起恶性胸腔积液的一个经 典案例。

有一个病人,他是癌症转移到肺了,他又有腹水,又有胸水,肚子也很大。西医治疗基本上除了放水,没其他办法,而且每放一次水,那个人就瘦一次,放来放去,那个人就可能把命都放没了。放水不能够长期放,在迫不得己的时候放一下。但对中医来讲,这一些叫饮证,水饮的范围很广泛,你看癌症引发的腹水,胸腔积液,中医还是叫水饮。胸腔积液,支饮,《金匮要略》里面早就有说到。

我治疗肺癌的恶性胸腔积液,长期用的方剂是葶苈大枣泻肺汤、苓桂剂、十枣汤,以及小青龙汤,用得最广泛的是葶苈大枣泻肺汤和小青龙汤。十枣汤有毒,经过病人允许才可以用,不经病人允许我是不会用的,我一定提前跟他讲清楚,不然我是不会用的。当然,这些年我用十枣汤用得也不少,但是十枣汤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勇,并不是100%地能够逐水。我用过好多次,有的人上吐下泻之后,反倒伤了正气。所以十枣汤,虽然有十个枣子,但是并不能把一些身体虚弱的癌症病人的正气都兼顾,还是得吃一些补药。

这个病人他真的就是《金匮要略》所说的不得卧,根本就躺不下去。《金匮要略》原文说: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这个病人胸腔有积液,只要稍微卧一下,或者是倾斜一下,就会咳喘个不停。因为没有表证,只是胸腔积液,我就用小青龙汤。因为没有表证,本身就有胸腔积液,睡不好,我怕麻黄让他更加睡不好,就把小青龙汤去麻黄,加葶苈大枣泻肺汤加一些苓桂剂给他吃,结果吃了一个多月,他没好也没坏,也就说病情没有发展。但他仍然是坐着睡觉,都坐着睡觉几个月了,现在吃了一个月的药,他还是坐着睡觉。我就在想,虽然没有让他继续再产生新的水还算可以,没有让病情发展了,但老坐着睡觉不是个事儿。

于是我就把心一横,不是说小青龙汤治疗外寒内饮或者内有饮证,无论有表无表都可治吗?我就大胆用之,反正麻黄也能够利水消肿平喘,先用一下,如果他睡不了觉,我再想其他办法。于是我方子完全原方不动,就在里面加了15克麻黄。奇效出现了,一个星期以后,这个人能躺着睡觉,就是三副药之后,他就感觉自己轻松了很多,能躺着睡觉,而且跑过来说是奇效,神医下凡呐。

我用的方剂跟以前一模一样, 只加了15克麻黄,他睡得特别香。他说:我这几个月,从来没有睡得这么好过。我能躺下去了,不用坐着睡觉了,我坐着睡觉几个月,太痛苦了。后来我就想,小青龙汤来治疗内有饮证,无论有表无表,这句话总结得真经典,完全符合临床实际情况。而且我还没有让他去上沫,因为这个药是我们诊所熬的,根本就没有去上沫。我在想,如果治疗内有饮证,麻黄不去上沫,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上沫为阳中之阳,张仲景又说水饮的大法是温化,麻黄是不是对温化,或者是气化,或者是水饮从膀胱跑,麻黄会入肺与膀胱经,是不是效果会更快更好呢?所以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这个病案对我的大脑刺激很深刻。我进一步总结,我在看病、看书、讲课、带徒、写书的过程当中,每天都有新的思考,每天都有新的启发。所以我讲的课,我说的东西,一定是我的思考,临床印证,然后再发表的观点。不懂的领域,我一定不会瞎说话。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很多西医抨击中医,说中医是巫术,其深层的原因是他对中医一无所知,根本就不了解。对一个你根本不了解的领域进行否定的话,这本身就是一种认知的错误。

好多西医专家在不懂中医的情况下,无缘无故说中医不好的话,是有失偏颇的,是认知上的一种错误,这是第一。

第二,一些人学中医,就学着文字表面,自己从来没有临床过,从来没有感悟过,听了一些医家说的大话,他就深信不疑,认为说得很对,很有道理。如果所有书上的东西,或者有一些医家讲的些医学知识, 你没有经过临床印证,你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一定要搞清楚他说得对不对,你自己信和不信的依据是什么。所以说没有临床经验的学医者,很容易对某一个人特别崇拜,而那个人又没有见过他看病,又没有通过临床印证他所说的话的时候,就很容易他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如果你只是想当一个理论家,没有问题,因为中医从来就不缺理论家,有些人根本不临床,在家里拼命地写书、讲课, 大有人在。真正的临床医家,他讲出来的东西是呕心沥血、一点一滴地总结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分辨一下。真正的临床大家,他不会瞎吹牛,他不会说太绝对的话。他一定会通过自己的临床所感、所悟来告诉你,就算他告诉你哪些方面有奇效,也是他真正见证了奇效之后,为了让你重点的学习和记忆而说的,所以我们学习的人,一定要有鉴别能力。

我接触临床很早,20 多岁就接触,而且拼命地总结思考,再加上我讲课,带徒这么多年,教学相长嘛,所以也会有些进步。早年我带徒的时候,好多徒弟都问我问题。有的问题,我自己不能很完美地解释的时候,会查很多资料,会在临床当中去考虑,然后再回复我的徒弟,当然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一点一点积累这么多年过去了,感觉自己越来越无知。为什么呢?知道得越多,学得越多,了解得越多,就发现自己缺少的越多。学习、临床、带徒的过程当中,我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鉴别能力。谁课讲得好,谁看病看得多好,我只需要听他一节课,看他一些文章,他的水平我就基本上可以判断了。基本上可以判断,他的理论水平怎么样,他的临床实践是自己实践的心得体会,还是抄别人的,还是吹牛的,我立马就可以判断。

我希望大家听我的课,也要去临床实践。如果只听课,就算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没有临床的话,你不会有很深的感悟,至少你成不了临床家,这个是肯定的。这也是我在感悟临床、感悟知识点的过程当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点点启发。

","gnid":"9592d23c239a3f96c","img_data":[{"flag":2,"img":[]}],"original":0,"pat":"art_src_0,sexf,sex4,sexc,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93877857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253f0bf056d2a7d02c160c55c0912982","redirect":0,"rptid":"08f8900e1c5a1ee6","rss_ext":[],"s":"t","src":"张胜兵中医","tag":[{"clk":"khealth_1:肺癌","k":"肺癌","u":""},{"clk":"khealth_1:胸腔积液","k":"胸腔积液","u":""}],"title":"伤寒34: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坐着睡?可以试试这个方子!

相关推荐

  • 恶化最快的三肿瘤
  • 玉屏风散治好了我的鼻炎
  • 肿瘤最怕一味中药
  • 小青龙汤治疗哮喘配方
  • 小青龙治过敏鼻炎神效
  • 治癌第一人董志永
  • 杀死癌细胞最狠的中药
  • 小青龙汤治疗背冷医案
  • 小青龙汤喝后排寒反应
  • 小青龙汤汤头歌诀
  • 张仲景的小青龙汤原方
  • 大青龙汤原方原文
  • 小青龙汤是治哪种咳嗽
  • 伤寒论麻黄汤原文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原文
  • 小青龙颗粒治哪些疾病
  • 小青龙汤一般喝几副药
  • 小青龙汤为啥又叫三禁汤
  • 小青龙汤医案曹颖甫
  • 小青龙汤歌诀正确版
  • 小青龙汤原方原文
  • 杀死癌细胞最狠的野菜
  • 中医辨证论治小青龙汤
  • 为什么不建议喝小青龙汤
  • 大青龙汤原文原方
  • 四逆汤能治27种病
  • 本文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若有什么问题请联系我们
    2024© 客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