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玉器

@丰子836:明朝时期的一些玉器作品 -
华维13010403993…… 中国古代玉器在明、清两代发展到了高峰,数百年间制造了大量作品,其中有少量已消失,大量作品流传于世,为人们所收藏,这些作品与现代玉器不易区别,如何鉴别这些玉器,受到了广大玉器收藏爱好者的关注.明清玉器所用玉料明清...

@丰子836:明清玉器的特点 -
华维13010403993…… 明清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与当时的绘画书法以及工艺雕刻紧密联系,全面继承了前代玉器多种碾工和技巧.并有显著的发展与提高,碾法突出体量感,并追求工笔画功力.其玉质之美、品种之多、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清代碾法,要求严格,规矩方圆,线如直尺、圆似满月,姿角圆润光滑,无论是器物的内膛、侧壁或痕、足等次要部位也一丝不苟,里外均话费大力气,做工十分讲究,镂空尤其重要,足以以假乱真,俏色玉各种色泽组合天衣无缝.

@丰子836:明代玉器的品种主要有哪些?
华维13010403993…… 明代玉器品种,主要有玉礼器、陈设品和日用器皿(如文房用品等).佩玉习俗仍很盛行,因而各种头饰、佩件不但制造量大,还出现了新的品种.如云形饰件与璜、珩、...

@丰子836:清代玉器的主要品种有哪些?
华维13010403993…… 清代玉器的主要品种有陈设性玉 器、装饰性玉器、生活用具玉器、文房用 具玉器、吉祥和礼仪用玉器、宗教用玉器 及仿古玉器等等.其中,陈设性玉器有仿 青铜器的仿古器皿,还有玉山子、玉屏 风、玉摆件等;装饰性玉器以玉佩饰的种 类最为丰富,有朝珠、翎管、手镯、戒 指、带钩、玉簪等;宗教用玉器有玉佛、 玉念珠等.此外还有各种玉质的生活用具 玉器,文房用具玉器也非常丰富.清代仿 古玉器主要是仿礼器、古佩饰玉、古陈设 品等.

@丰子836:明代玉器的玉材有哪些?
华维13010403993…… 从发现的明代玉器来看,主要为青玉、白玉作品.青玉颜色发暗,似阴天之天色,明代还有少量碧玉作品.清代玉材多以新疆软玉为主,常见的有青玉、白玉.另外绿松石、玛瑙及稍晚期大量出现的翡翠、青金石、珊瑚也被大量使用.此时后期翡翠上升到玉料的最高地位.

@丰子836:明代玉器有何特征?
华维13010403993…… 明初玉器出土和传世的均有佳作,风格继承 元代,做工严谨而精美.这类玉器所采用的玉材光 泽较强,碾工遒劲,磨工精润,不重细部,明显保 存着元代玉器的遗风.明朝中期的玉器趋向简略, 承袭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兴盛,出现了具有文人色 彩的玉器,显现出明代社会的特点.在图案方面, 晚明玉器与社会风气相符,符瑞吉祥的谐音题材甚 为风行.这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图案,首 先是为了祈福,其次才顾及到美.

@丰子836:清代玉器的清代玉器特征 -
华维13010403993…… 总的来说,清代宫廷用玉直接受清内廷院画艺术的支配和影响,其做工严谨,一丝不苟.有的碾琢细致,如雕似画,有的在抛光上不惜工本以显示其温润晶莹之玉质美.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黄玉极少,也受到爱重.民间用玉以两江产量最多也最精.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专诸巷,苏州玉器精致秀媚,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扬州玉作发展很快,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玉作豪放劲健,特别善于碾琢几千斤甚至上万斤重的特大件玉器,《大禹治水图玉山》即其代表作.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平凸、隐起、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揉合变通

@丰子836:清代玉器工艺有何特色?
华维13010403993…… 清代是我国古代制玉的繁荣期,吸收历代玉雕的长处,借鉴绘画、雕刻等其他工艺美术的成就,各种特殊的制作工艺也不断创新,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这时期作业复杂,分工明确,琢玉者各司其职,技艺熟练.乾隆时代,由于乾隆本人的喜好和其较高的艺术修养,此时玉器的制作极为精湛,阴线、阳线、浮雕、镂雕、俏色等技艺结合紧密,器物轮廓线规则,外缘转折挺拔,棱角劲挺锋锐.器物雕琢精细,抛光好,即使器物的内壁也有细致的处理.清代中期以后受国力影响,玉器生产出现衰落,但仍不乏精品问世.

@丰子836:明代玉器有什么特点呢?
华维13010403993…… 明代宫廷用玉,多与金银宝石镶嵌工艺结合.这类器物金玉珠宝融为一体,有在玉饰... 明代玉器的纹饰和装饰手法,有丰富的动物图案龙、蟒、凤、狮、虎、鹿、羊、马、...

@丰子836:如何鉴别宋元明清玉器 -
华维13010403993…… 质地鉴定 玉的涵义差别很大.古代玉器所用质料除硬玉、软玉外,还包括其他一些矿物和岩石,如岫岩玉、南阳玉、青田石、绿松石、玛瑙、水晶等.这些玉石的成分各不相同,质量不一,历代用量多少差异很大.软玉是中国古代玉器的主要原...

子贡问孔子:“君子为什么都看重玉而轻视碈?是不是因为碈多而玉少?”


碈是一种“假玉”,也就是似玉的石头,数量比玉多,但质量相差甚远。


孔子回答子贡说:“不是因为碈的数量多就轻视它,也不是因为玉稀少就看重它,而是因为玉有君子之德啊!“


随后,孔子提出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


《诗经》有一句:“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君子比德于玉,用以作佩,无故玉不去身。自古以来,玉成为中国人经久不衰的精神象征。


翻开中国历史的长卷,会发现,这也是一部玉的史诗。

图片|红山文化·玉龙;汉·中山靖王墓金缕玉衣;清·白玉贴金花式碗;图源:图虫创意


01

中国玉器文化,至今已经延续了近万年的时间。自新石器时代始,中国玉器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这种情况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古籍《越绝书》记载,黄帝的时代“以玉为兵”,也就是用玉制成兵器。


《越绝书》是一部主要记载吴越地方史的杂史,成书于战国至汉代,被誉为“地方志鼻祖”。


书中所说的“黄帝之时以玉为兵”,其实是原始社会后期江浙地区玉器手工业高度发达的真实写照。


距今5000多年前,在今苏南、浙北、上海一带,出现了以玉器闻名于世的良渚文化。


良渚人崇尚玉器。在良渚文化的各个遗址和墓地中经常出土有大量的玉礼器,尤其是玉璧与玉琮。

▲良渚文化·玉琮。图源:图虫创意


这些玉器使用了浮雕、透雕和阴线雕刻等技法,构成地纹、主题纹、辅助纹三层纹饰的布局,代表了当时琢玉工艺的最高水平。


此外,良渚的玉器中也蕴藏着中国礼制文化的先声。


江苏常州武进区的一座良渚文化墓葬中,墓主是一名20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却随葬了玉璧24件、玉琮32件,还有一件象征王权的玉钺。玉琮围绕人骨排列成圈,玉璧置于中间,意在保佑死者,为其祛凶辟邪。


学者推测,这位墓主有可能是某位首领的继承人,但未及即位便已早逝。


良渚人一方面将玉器作为礼器,用于各种礼仪制度,拥有大量精美玉器也就象征着至高的权力;另一方面,他们也将其作为通天的法器,用来沟通天地,祭祀神祇或祖先。


良渚文化时期,氏族社会已逐渐解体,出现贫富分化,产生了集宗教与政治权力于一身的特权阶级——巫。


史前玉文化的繁荣源自原始宗教,原始宗教的神是巫创造出来的,而他们又驾驭神的力量来统治现实社会。这些政教合一的特权人物,占有财富,握有权力,拥有妻妾,甚至杀殉奴隶。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图源:图虫创意


良渚文化的许多玉器上,雕琢有神人兽面纹图案。


如果以原始宗教与艺术的眼光来看,神人兽面纹的含义或许是这样一幅图画:圆眼宽鼻的神人(或巫)骑上张开獠牙的猛兽,上天周游,贯通天地,与神灵往来,以通达天机。


因此,《越绝书》中说:“夫玉亦神物也。”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认为,传承万年的中国玉文化经历了三大阶段:从最初神本主义的巫玉,发展到人本主义的王玉,再到民本主义的民玉。


史前时代的中国玉器,与分布在大江大河的文明遗址一样,如满天星斗,构成“最初的中国”。


位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与河北北部等地区的红山文化,距今5000多年,留下了许多美轮美奂的玉器,其中的玉龙对后世影响较大。


山东的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4500年,出土了玉铲、玉璇、玉琀、玉臂环及人面形玉饰等,其中代表性的器物如玉铲,刻工细腻,形制规矩。


此外,中原的仰韶文化,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及沿海一带的马家滨文化、崧泽文化,浙江宁波、绍兴一带的河姆渡文化,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以及广东的石峡文化等,都有史前玉器出土。

▲红山文化·玉猪龙。图源:图虫创意


02

巫玉之后,王的时代到来了。


在一些古史传说中,夏的建立者大禹也是巫。


中原闹水灾,大禹为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大禹成为一代名君,在涂山会盟诸侯。到大会的日子,大禹手执玄圭,接受诸侯朝拜,其他部落纷纷前来归附,遂使九州一统。


典籍记载,大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玉帛,即美玉与布帛,是古代诸侯参与会盟朝聘时所持的礼物,相传,大禹涂山之会,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有上万人。后来,后世用“化干戈为玉帛”来形容外交上重修于好。


此后,商周两代的玉器,大都是王者的象征,有等级化和礼仪化的特点。

▲商·有领玉璧。图源:图虫创意


距今约3000年前,一位久经沙场的女子归葬殷墟(在今河南安阳)。


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从现存的文献与考古资料可知,妇好是商王武丁众多妻子中的一位,她生前多次率军出征,讨伐不服从殷商的方国,同时也是一名祭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


妇好备受武丁宠爱,但由于连年征战,还是积劳成疾,先于武丁而亡。她去世后,武丁一反常法,没有把妇好葬到洹河北岸的王陵区,而是在离自己更近的宫殿宗庙区,为她修建了规模庞大的陵墓。


自古以来,殷墟一带盗墓成风,许多墓葬遭受破坏,妇好墓却保存完整。直到1976年,在考古学家郑振香主持下,考古人员对妇好墓进行了科学发掘。


作为考古界的巾帼英雄,郑振香如同战场上的女将军一样,有条不紊地组织发掘,唤醒了3000多年前女将军妇好的历史记忆,也使许多珍贵的随葬文物重见天日。

▲上:妇好墓雕像;下:妇好墓墓坑。图源:图虫创意


其中,妇好墓中出土的755件玉器,被认为是商代玉器的典型代表,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用具、装饰品、艺术品以及杂器等七类,包括腰佩宽柄器玉人、方头玉蟠龙、玉凤、玉簋等珍贵玉器。


这些美玉也还原了妇好征战沙场的生涯。除了玉簋、玉人等具有明显殷商风格的玉器外,还有带有良渚文化特征的玉璧、玉琮,带有红山文化特征的玉龙、玉玦。可见妇好在征战的过程中,也收集了大量其他部族的玉器,堪称“迄今所知最早的古玉、商玉和地方玉的收藏家”。


商人重玉,直到商亡。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势如破竹,攻入殷都。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王眼见大势已去,穿着“宝玉衣”自焚而死。


商纣王以玉“环身以自焚”,大概也是出于对玉的迷信,认为这样可以帮助他死后灵魂升天。

▲商·玉柄形器。图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周朝继承了商朝对玉的崇拜。周武王灭商时,俘获的战利品中有数以万计的玉器,同时,殷商的一些技艺精湛的玉工也被俘虏,为周朝贵族制作玉器。


《周礼》记载,周朝设置了掌管各种手工业生产的部门,称为“百工”,百工之下有专门从事玉器生产的“玉人”。


周代是中国古代礼制最兴盛的时期,在礼制中有一套用玉的规定,玉器形制不同,用途各异,名称繁多,如《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珪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这里的璧、琮、珪、璋、琥、璜六种玉器,合称为“六瑞”,是中国古典玉器的核心部分。


玉器见证了周朝宗法制度的兴起,也被礼制等级化、政治化。《周礼》记载,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周朝,“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不同等级的人,所使用的玉器等级也不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之后,历史进入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玉器也被赋予了新的价值。


03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玉进入道德化的演变过程。


诸子百家从不同的立场出发,为阐述自己的思想,纷纷拿玉做文章。


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主张节约。他说:“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


墨子这是说,像美玉和氏璧等天下公认的宝物,深得诸侯喜爱,可它们既不能使国家富裕,也不能使人丁兴旺,对社会安定也起不了作用,所以不是什么宝物,只是少数统治者的奢侈品而已。


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君主集权制,推崇“法治”。


对于玉器,韩非子的态度有一种实用主义的色彩。他在一则故事中说到,玉卮(一种盛酒器)和陶器都可盛酒,但是一个价值千金的玉卮如果没有底,连水都不能盛,而一个正常的陶器只要不泄露都可以盛酒,在这样的情况下,玉卮虽值千金却不能用,比不值钱的陶器都不如。


在韩非子看来,玉器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如果做成一件华丽的装饰品,不能在生活中使用,就没有太大价值。韩非子的观点,很符合法家的做派。


诸子百家敢于批判自古受君王推崇的玉器,可见百家争鸣的潮流之下,诸子思想的自由开放。

▲春秋·玉觽。图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但是,也有人从玉器中发掘出其他的内涵,那就是儒家的孔子。


前文说到,孔子在与弟子子贡讨论世人为何“贵玉而贱碈”的问题时,说玉具有十一种美德。


玉温厚而润泽,是仁。


缜密而坚实,是知。


有棱角而不伤人,是义。


玉佩垂而下坠,是礼。


轻轻一敲,玉声清脆悠扬,响到最后,又戛然而止,好比动听的音乐。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好比人的忠诚。


晶莹发亮,表里如一,好比言而有信。


宝玉所在,其上气如白虹,与天息息相通。


产玉之所,山川草木丰茂,与地息息相通。


制成圭璋,作为朝聘时的礼物,这是玉的德在起作用。


天下没有不尊崇玉的,这是玉的道在起作用。


到了独尊儒术的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玉称为“石之美者”,并进一步总结孔子的观点,提出更广为流传的“玉有五德”: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

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

不挠而折,勇之方也;

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君子比德于玉,将玉器从神鬼世界与王侯礼制中抽离出来,为玉文化注入新血液,使其永葆青春。

▲春秋·玉龙佩。图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04

春秋战国的另一个面貌,是诸侯争霸,战火频仍。


列国各自为政,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也使各地玉器得到不同发展。从目前发掘文物来看,这一时期的玉器集中出土于中原、关中和江淮一带。


中原玉器在春秋早期与西周风格相近,到了春秋中晚期后玉器纹饰由简变繁,双沟和隐起的涡纹大量流行,战国时期以璧、璜、环为主体的组佩最为常见。


关中的秦玉多为礼器,纹饰华丽,器形规整,富有云雷纹的特征。


江淮的楚玉大多数是饰物,造型优美,雕琢精良,风格自成一家。


玉器依旧是诸侯常用的器物。出土于晋国故地的侯马盟书,就是将盟誓辞书写在数千片玉石上,因此得以长久保存下来,重现当年诸侯会盟的盛景。


随着周代百工的消散与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私营琢玉作坊兴起,玉器也作为普通的商品出现在市场上,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商人吕不韦想转型从政时,跟他老爸对话,其中说到:“耕田之利十倍,珠玉之利百倍。”

▲战国·玉戈。图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春秋战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美玉当属“和氏璧”。


楚国有个人叫卞和,他在山上发现了一块玉璞,认为可雕琢为美玉,便将其献给了楚厉王。玉璞是未经琢磨的玉石,如果不经锯割,外表看上去像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楚厉王不识货,找来玉工鉴定,那人说,这就是块石头。楚王大怒,认为卞和有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楚武王即位后,卞和再次将这块玉璞献上,却因为同样的原因被砍掉右脚。


过了几十年,玉璞依然无人问津,卞和也已是风烛残年,他听说国君已经换成了楚文王,又想献玉,无奈双足已废,无法前往都城,遂怀抱玉璞坐在山下痛哭,一连哭了三天三夜,两眼都流出血水。


楚文王听说这件奇事,派人问卞和:“天下被削足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你却哭得如此悲伤?”


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削足而悲伤,而是因为美玉被误认为石头,忠贞之士被当做欺君之臣,如此是非颠倒,实在是让人悲伤啊!”


于是,楚文王命玉工剖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无暇的绝世美玉,为嘉奖卞和的忠诚,将此玉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楚国遭逢多次变乱,和氏璧亦随之销声匿迹。到战国时,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和氏璧流落到了赵国。

▲和氏璧辗转列国,历经坎坷。图源:影视剧照


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听说和氏璧在赵国,派人送信给赵王,表示愿意用15座城来交换和氏璧。


赵王不知秦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派大臣蔺相如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跟秦昭襄王当面会谈。


秦昭襄王自恃有虎狼之师,当然不是要真心跟赵国做交易,他设宴款待蔺相如,随后骗蔺相如向和氏璧献上,并传给左右观看,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蔺相如看出秦昭襄王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根本无心交出15座城,就走上前说:“玉上有瑕疵,让我指给您看。”


秦昭襄王把和氏璧递出去后,只见蔺相如持玉倚柱而立,怒斥秦王,说你如果无意以城易璧,就别再逼我献玉,不然,我的头就跟和氏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秦昭襄王看这个猛人不好惹,好声好气道个歉,随后命人去取地图,指出给赵国的15座城。


蔺相如已经被耍了一次,他知道秦王终究是个大忽悠,不会交出城池,便找个借口说,赵王当年命我送玉前来时曾斋戒五日,您也应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这样我才把和氏璧献上。


秦昭襄王见无法强夺,只好先答应了。可蔺相如回到宾舍,就暗中命一个随从换上秦国百姓的衣服,怀揣和氏璧,连夜逃回赵国。


五日后,秦昭襄王再次召见蔺相如。蔺相如将和氏璧送还赵国的事情如实相告。他说,秦强而赵弱,秦王应该先割让15座城给赵国,赵国本来也不敢得罪秦国,自然会坚守诺言,送上和氏璧,并说自己欺骗了秦王,愿意下油锅被烹。


秦国大臣一听面面相觑,有人劝秦昭襄王把蔺相如拉下去处死。秦昭襄王倒是很大度,还是以隆重的礼节对待蔺相如,并放他回到赵国。


蔺相如回到赵国后,因不辱使命而加官进爵,名留青史。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典故。

▲蔺相如完璧归赵。图源:影视剧照


和氏璧被继续收藏在赵国,直到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派兵攻破赵都邯郸,才得到和氏璧。


此后,和氏璧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一说嬴政灭六国后,一统天下,自称始皇帝,以皇帝用的印为玺,并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但后来,传国玉玺也失传了。


05

公元前207年,起义军攻入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历史舞台上迎来两位新的主角——刘邦与项羽,但此时,刘邦正为项羽大军的到来而焦头烂额。


起义军西入关中前,楚怀王熊心与手下诸将相约,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


诸路军队中,刘邦率先攻入咸阳,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并派兵驻守函谷关。


不久后,击败秦军主力的项羽也带兵到达关中,见刘邦攻破咸阳,十分恼火。还有人告诉项羽,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以秦王子婴为丞相,并尽占秦国珍宝,项羽听后更是如火上浇油,意欲发兵攻打刘邦。


刘邦慌慌张张,于是通过谋士张良与项羽的叔父项伯打好关系,之后亲自带领张良、樊哙等人,前往位于鸿门的项羽军营向他请罪。


在这场被后世称为“鸿门宴”的生死之宴中,项羽的手下暗藏杀机,刘邦一行人则战战兢兢,最终幸运地逃出生天。


玉器在这场宴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鸿门宴上,刘邦跟项羽说,自己是老实人,其中必有误会,项羽也接受了刘邦的道歉。但是,项羽的谋士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意思是难办那就别办了,赶紧掀桌子,动手干掉刘邦,甚至找来项羽的手下项庄到宴上舞剑,想借机把刘邦刺死,但是未能如愿。


最后,刘邦以上厕所为借口,提前从宴会上离席,偷偷溜回家,走之前留给张良一对玉璧和一双玉斗,说这是给项羽和范增的礼物。


刘邦走远后,张良便进去营帐向项羽辞别,说:“沛公不胜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壁一双,献给项王,玉斗一双,献给范将军。”


项羽得知刘邦先行离开后,竟然没有一丝怀疑,沾沾自喜地接过玉璧。范增可就生气了,他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项羽这小子不值得我与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

▲鸿门宴上,刘邦团队“紧急公关”成功。图源:影视剧照


五年后,汉王刘邦打败项羽,夺得天下,他开创了新的大一统王朝——汉。


汉代,是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


汉武帝时,张骞凿空西域,开拓丝绸之路。此后,来自西域的玉料经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和阗玉。和阗玉,即出产于新疆昆仑山北坡和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的美玉,是中国古代制作玉器的顶级材料之一。


但和阗玉进入中原的时间,可能比丝绸之路更早。


《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


早在秦汉以前,昆仑山便是重要的产玉之地,而现代考古表明,新疆一带的原始部落已学会使用和阗玉制造玉器,商代妇好墓中的部分玉器,原料亦来自和阗。


西周的周穆王也留下了西巡登昆仑山会西王母的传说。


在古人的记载中,周穆王是一个资深“驴友”,平时最爱驾着八匹骏马牵引的豪车四处巡游,大概是因为勤于锻炼身体,他还特别长寿。有一次,周穆王平定西方后,进军至昆仑之丘,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


相传,周穆王在西巡昆仑后,称赞道:“惟天下良山,宝玉之所在。”


近年来,有学者相信,至迟在3000多年前,已经有一条连通中原与西域的“玉石之路”,这条路,即丝绸之路的前身。在玉石之路上,和阗玉经过河西走廊,越关中,出潼关,过豫西、晋南进入河洛,途中可能又于今陕甘交界处南下进入蜀地。


不过,这一设想还有待考古发掘的检验。

▲玉石之路。图源:纪录片截图


06

汉武帝在位时的另一个举措,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两汉尊儒,重视玉器。


东汉时,东平王刘苍入朝庆贺,遭到少府卿阴就的刁难,少府的属官故意不发朝拜用的玉璧给刘苍。


少府卿为九卿之一,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室,也负责在王侯元旦朝贺时,分发他们手执的玉璧。东平王刘苍虽然地位尊贵,但毫无骄纵之意,与之相反,阴就仗着自己是外戚,恃宠而骄,他的手下也都傲慢不恭,连诸侯王都敢得罪。


汉朝与前代一样,有一套用玉的礼仪,如果刘苍朝见时连所执的玉都没有,就违背了礼制。


刘苍不禁慌了。情急之下,他的手下朱晖机智地从少府的主簿手中骗取了一块玉璧,交给刘苍。刘苍顺利地完成了朝贺,回到封地后,他对朱晖说:“先生和蔺相如比怎么样?”


与玉结缘的刘苍,是一个有玉德的人。


汉明帝曾经问他这个亲弟弟,平时在家干什么最快乐?


东平王刘苍回答说,为善最快乐。

▲汉·三凤蒲纹玉璧。图源:图虫创意


汉人重玉,在丧葬用玉上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王公贵族生前玉不离身,死后有大量珍贵玉器随葬。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玉衣。


上世纪60年代,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墓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部分玉器的矿物化学成分与和阗玉完全相同。考古队在墓主的尸身位置,发现了许多分散的小玉片,经过复原后,竟是一件金缕玉衣。


刘胜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兄长。汉末三国时,蜀汉先主刘备认祖归宗,就是以这位中山靖王刘胜为祖先。


刘胜活着的时候,赶上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地位,并派官吏进行监管。这些官吏到诸侯的封国后,往往对诸侯王百般挑剔,动不动就打小报告,刘胜作为宗室代表,在进京朝见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官吏欺凌诸侯王的事,全部向给汉武帝奏报。


汉武帝这才知道自己做太过了,就废止官吏检举诸侯王之事,恢复对中山王等诸侯王的礼遇。


失去监管后,刘胜玩得很嗨,平时喜好酒色歌舞,生了一百多个子孙,并且得以善终。


刘胜的功绩在汉代的诸侯王中并不突出,但是人家有钱有闲,因而得到厚葬,


古人云:“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所谓“鳞施”,就是把玉器像鱼鳞一样施于人体之上。


中山靖王墓的金缕玉衣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个部分,各部分都由玉片组成,玉片上有小的钻孔,用纤细的金丝加以编缀,作为墓主的殓服,金玉相映,熠熠生辉。刘胜生前大概有点胖,入殓时所穿的玉衣形体肥大。


金缕玉衣的制作,表现了汉代琢玉的高超工艺水平,两千多枚玉片都需要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精心的加工。据推算,汉代制作一件玉衣,需要一名玉工费十余年的工夫。

▲汉·金缕玉衣。图源:图虫创意


汉武帝本人下葬时也有一件精美的玉衣。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的玉衣“缕为蛟龙、鸾凤、龟麟之象,世谓之蛟龙玉匣”。这件稀世珍宝若能重现人间,或许也会轰动世界。


汉朝统治者使用玉衣,除了显示其尊贵地位,也是相信玉衣可保尸骨不朽,但这本身就不科学,中山靖王墓发掘时,刘胜及其妻的玉衣内,除残留几颗牙外,尸骨早已化为泥土。


再伟大的风云人物最后都会归于尘土,能够长留史册的是他们的事迹和德行,还有那不朽的玉石。


汉代人“事死如生”,在随葬物品方面极尽奢华。到了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十分反感两汉厚葬的习俗,且在兵荒马乱的乱世,汉代帝陵大多惨遭盗掘。


有鉴于此,曹魏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下诏禁止使用玉衣,实行薄葬,从此,玉衣殓葬制度便从历史上销声匿迹。


与此同时,天下大乱,战争频繁,西域的玉料难以输送到中原,中原的手工业者也四散飘零,随着玄学清谈的兴起,士人亦提倡放达,不注重繁文缛节。


魏晋南北朝300多年间,中国玉器的发展陷入一个低谷。


之后,玉器逐渐脱离长久以来的神圣化,进入世俗化的时代。


07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名将李靖带兵南下,大破萧铣,平定荆襄。


唐高祖李渊大喜,除了给李靖升职加薪,还赐其于阗玉带。


于阗是唐代西域的一个小国,领地包括今和田等市,“其国出美玉,俗多机巧”,制玉水平发达,多次派遣使者到长安进贡玉器。于阗玉器从西域传来后,得到中原贵族的喜爱,类似于现在的奢侈品包包,有钱有势的人总要追求人手一件。


李靖得到唐高祖赏赐的玉带,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玉为带饰的腰带,由玉带扣、玉带銙[kuǎ]、玉带环、玉䤩尾(腰带末端的玉饰)等组成。


这种玉带在唐代的王公大臣墓中多有出土,可见其风靡一时。


五代时,前蜀的王建也找人仿照唐朝皇帝用的玉带给自己造了一条,死后带着下葬,后来在考古发掘王建墓时发现。这条玉带的玉銙和䤩尾均刻有奔龙形象,龙姿矫健,颇具大唐气象。


在玉䤩尾背面,刻有铭文,记载了制作玉带的缘由:


有一年,王建的后宫起火,人们在火灾后的废墟中寻得一块被火焰烧黑的玉石。有人说,这块玉石已经毁损了,但王建说:“这是神物,怎么可能损坏呢?”于是命人剖开玉石,取其玉料,由技艺精湛的玉工制成玉带。


王建本来是唐朝的官员,因为曾在战乱中护送唐僖宗入蜀避难,得到唐朝皇帝信任,开始在蜀地发展势力。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王建在成都称帝,建立前蜀政权。作为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前蜀处处照搬唐制,“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这条玉带也藏着王建的小心思。

▲唐·白玉人。图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宋时期,玉器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后,得以重焕新生,但其神圣化思想比以前大大减弱,迷信玉能使尸体不朽的说法也out了。


世人看重玉的美德,更重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除了玉带外,唐代玉器中还有玉杯、玉钗、玉戒以及各种玉佩等生活用品。玉器纹饰受大唐开放的风气影响,出现了胡人乐舞、花鸟纹饰、佛教飞天等新题材。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动荡局面,社会经济发达,工商业繁荣。


《清明上河园》《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传世佳作为后世还原了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繁华如梦。


相传,北宋末年,宋徽宗嗜玉成瘾,偶然得到一块从和田冰河深处挖掘出的玉料,遂集合南北两派玉雕技艺,作羊脂白玉鹤佛手坠,堪称稀世之宝。宋徽宗得到此玉后爱不释手。


宋徽宗虽然当皇帝不太行,但在把玩各种珍宝方面确实是个行家。后来,宋室遭遇靖康之变,宋徽宗的羊脂白玉鹤佛手坠也在动乱中失传了。

▲宋·人物纹双鹿耳杯。图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两宋时期,汴梁“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临安城的“户口蕃盛,商贾买卖者十倍于昔”。


当时,从事手工业劳动的作坊称为“作”,有“碾玉作”专门制作玉器;买卖的地方叫作“行”,如买卖七宝者谓之骨董行,就是经营珠宝生意的,包括卖各种玉器,尤其是前代的古玉。


宋代玉器与唐代玉器一样,日常生活用玉增多,有玉冠、玉带、玉雕、玉佩、玉印等文物出土。


两宋的玉器充满生活气息,其中有一个常见的题材,就是玉雕的婴童,尤其是手执荷叶或荷花的儿童。


《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七夕前后,“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


这是说,七夕节有个风俗,常有儿童手执荷叶上街游玩,这可能是模仿佛教中“磨喝乐”的形象,表达老百姓多子多福的愿望。儿童手执荷叶的画面被制成传世玉器,追思当年东京梦华,可见宋代玉器的世俗化。

▲宋·玉童子。图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辽、金先后与宋并立,玉器中带有游牧民族的北国风情。图案多以河湖水禽和山林虎鹿为题材,表现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田猎生活,后世形象地将这两种题材的玉雕,分别命名为“春水玉”与“秋山玉”。


13世纪,蒙古人强势崛起,灭金、宋,建立元朝。蒙古人也是靠狩猎畜牧为生的游牧民族,与契丹、女真有相似的审美,在制玉工艺上继承了辽金“春水”“秋山”玉的传统。


但是,蒙古贵族从蓝天白云的辽阔大草原骑马南下,他们还崇尚一个“大”。


现存于北京北海公园玉瓮亭的渎山大玉海,就是元代的玉雕作品。


渎山大玉海是一只重达3500公斤的黑玉酒瓮,制于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因器体庞大,纹饰为波涛与海兽相间的海中景象,故名“大玉海”。


作为中国玉器里程碑式的作品,渎山大玉海也被称为“镇国玉器之首”。


渎山大玉海制成后,按照元世祖忽必烈的旨意,被放置于元大都的广寒殿。1368年,明朝大将徐达攻下大都,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带着一家老小仓皇逃往漠北,大玉海带不走,就留给了明朝。


到了明末清初,北京几经战乱,大玉海被火焚烧,留下多处裂纹,随后流落民间,不知去向,失踪百年后,到乾隆十年(1745年)才被发现。


大玉海之前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战乱时,北京有个道士,见大玉海可以用来腌菜,就找人拉回庙里当菜瓮,就这样把国宝用了百年。


乾隆皇帝得知大玉海的去向后,立即派人用千金赎回,置于北京团城的承光殿内。


乾隆这个盖章狂魔不忘在大玉海留下自己的印记,渎山大玉海上除了本来的纹饰,就只有乾隆皇帝为它所题写的三首七言诗及他自加的注释。

▲元·涂山大玉海,现被保存于北京北海公园玉瓮亭。图源:图虫创意


08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玉器最辉煌的时代,在传世数量、品种类型、加工技术、装饰纹样等方面都达到了高峰。


明代的玉器行业,除北京外,还有苏州、南京、杭州等制玉中心,清代则以京师“造办处”和苏州、扬州最负盛名。


明清时期,以苏州阊门为中心,兴起了200多家琢玉工厂,涌现了陆子刚等知名玉匠。


苏州的玉器技艺精巧,代表作既有随身佩带的各种玉饰,也有琳琅满目的玉制摆设。乾隆皇帝常常把各地精美的玉料送到苏州加工,苏州民间用玉风气也很盛,每家每户都至少有几件日常玉器。


另一座江南名城扬州,以琢治巨型玉器而闻名天下,现存于北京故宫的“大禹治水图”玉山、“秋山行旅图”玉山等,就是扬州玉匠的杰作。

▲清·大禹治水图玉山。图源:图虫创意


玉器,也是卫戍边疆的见证。


清代,新疆和阗一带是宫廷玉器原料的主要来源地。


古人说:“和阗之玉,多在于水。”


《西域闻见录》记载,采玉时,专门的采玉工八九人为一组,横排于河水中,踏步行进,用脚寻找河中的“籽玉”。岸边有一名监督,手执铜锣,当采玉工脚踩到玉石,弯腰去拾时,就会鸣锣一声。离岸边稍远处还有一个记录员,每次听到锣响,就会在本子上戳一个红点,等到采玉工上岸后,按红点的数目清点玉料。


开采后的“玉璞”,会经过捣沙研浆、开玉、扎碢、冲碢、磨碢、掏堂、上花、打钻、透花、打眼、木碢、皮碢等十二道工序,制成玉器。


至此,中国古代琢玉工艺达到鼎盛时期。

▲清·翠玉白菜。图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玉器,从沟通神灵的神物,发展到为等级制度服务的礼器,后来又是道德化的君子美物。


玉石之中,独具匠心,一眼万年。



参考文献:

[清]吴大徵:《古玉图考》, 中华书局,2013年

郭宝钧:《古玉新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48年

张广文:《玉器史话》,紫禁城出版社,1992

周南泉:《中国玉器鉴赏图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杨伯达:《杨伯达说玉器》,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卢兆荫:《古玉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force_purephv":"0","gnid":"9c04a1c29acc6d6c2","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719","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7596828a7a2fbb6c.jpg","width":"1080"},{"desc":"","height":"721","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177619afac8f6404.jpg","width":"1080"},{"desc":"","height":"721","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1903e2b1482576de.jpg","width":"1080"},{"desc":"","height":"721","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ce30e6868d9d00a4.jpg","width":"1080"},{"desc":"","height":"887","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a5db1e8180bb593e.jpg","width":"855"},{"desc":"","height":"810","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1cfe86ca95a09640.jpg","width":"1080"},{"desc":"","height":"810","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a279836c72f0c74a.jpg","width":"1080"},{"desc":"","height":"721","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2d377c2fb89b25bc.jpg","width":"1080"},{"desc":"","height":"720","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94d01f895d68a7d2.jpg","width":"1080"},{"desc":"","height":"1439","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e82aeb4350fa48e1.jpg","width":"1080"},{"desc":"","height":"655","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2939a9f45f556e93.jpg","width":"1057"},{"desc":"","height":"724","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b0622bd06bf0e761.jpg","width":"1080"},{"desc":"","height":"625","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17bb1ec4ce786abc.jpg","width":"1069"},{"desc":"","height":"783","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104428c155e344b2.jpg","width":"1080"},{"desc":"","height":"621","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e703bb53e0fec361.jpg","width":"870"},{"desc":"","height":"584","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44d34cc6ee4849d3.png","width":"879"},{"desc":"","height":"450","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d1a505f9e23d4bc0.jpg","width":"800"},{"desc":"","height":"350","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cc67025a2bd1afa3.gif","width":"622"},{"desc":"","height":"810","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115112ced61dab7f.jpg","width":"1080"},{"desc":"","height":"798","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9ea5adbb152565d1.jpg","width":"1080"},{"desc":"","height":"810","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dec9d1ef26ce621d.jpg","width":"1080"},{"desc":"","height":"1624","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32273b9be48798c0.jpg","width":"1080"},{"desc":"","height":"612","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d318191927038e8f.jpg","width":"1069"},{"desc":"","height":"1580","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2b143ad639dfde59.jpg","width":"1080"},{"desc":"","height":"1280","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0b38ebf686283b27.jpg","width":"853"},{"desc":"","height":"1280","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53fca3032fe2d88b.jpg","width":"852"},{"desc":"","height":"1402","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fc76d0306d8fa2de.jpg","width":"1080"},{"desc":"","height":"760","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9e4e27e8203f159d.jpg","width":"1080"}]}],"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57759488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3940751a2ee944cd0b5bf80ff0bdfd12","redirect":0,"rptid":"624c15edbf3fb8ba","s":"t","src":"最爱历史","tag":[{"clk":"kculture_1:孔子","k":"孔子","u":""},{"clk":"kculture_1:大禹","k":"大禹","u":""},{"clk":"kculture_1:良渚文化","k":"良渚文化","u":""},{"clk":"kculture_1:韩非子","k":"韩非子","u":""},{"clk":"kculture_1:明清","k":"明清","u":""}],"title":"玉器里的中国史:从史前的巫玉,到明清的巅峰

相关推荐

  • 可以把玩的玉器
  • 捣玉寐春传白话文txt
  • 明清玉器真品价格
  • 玉器滋养
  • 国宝级的玉器
  • 尘柄入牧户小说
  • 玉开莲第五回
  • 十大惊艳的玉器
  • 最惊艳的玉器
  • 明清玉器图片
  • 明清小说闺中秘史
  • 50件绝美玉器
  • 明清第一禁书
  • 十大顶级玉器排名
  • 十大经典玉器
  • 汉代玉器的市场价格
  • 汉代玉器值多少钱
  • 明清禁书免费阅读
  • 明清古代小说大全
  • 玉器鉴别最简单方法
  • 清代玉器工痕鉴定
  • 明清玉器图片大全
  • 古书玉开莲
  • 明清玉器砣工微观鉴定
  • 老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 清代玉器砣工痕迹
  • 本文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若有什么问题请联系我们
    2024© 客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