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条之战和牧野之战

@徒琪1033:商灭夏的战争是( ) - 作业帮
鲁鹏19725341459…… [选项] A. 城濮之战 B. 牧野之战 C. 鸣条之战 D. 邲之战

@徒琪1033: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的著名战役是() - 作业帮
鲁鹏19725341459…… [选项] A. 阪泉之战 B. 涿鹿之战 C. 鸣条之战 D. 牧野之战

@徒琪1033:列出夏朝到元朝的主要战争(包括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
鲁鹏19725341459…… 鸣条之战:约公元前1600年,夏对商,结果夏战败,夏朝灭亡.牧野之战:时间说法不一,从公元前1130年到前1018年都有,周对商,结果商战败,商朝灭亡.长勺之战:公元前684年,鲁国对齐国,结果齐国战败.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

@徒琪1033:求中国历史上著名战役,请陈述地点,主人公,谢谢啊! -
鲁鹏19725341459…… 鸣条之战 夏桀(夏朝最后一个王)与成汤(商朝第一个王),在鸣条 牧野之战 也叫武王伐纣 商纣王(周朝最后一个王)与周武王(西周第一个王) 成濮之战 春秋晋文公与楚庄王 ,在成濮 bi之战(额....百度搜不到这个字)就是一个必右边一个包耳旁,四声 是晋文公与楚庄王 , 在bi.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国与晋国 ,在桂陵 长平之战 战国时,秦国与赵国 ,在长平 巨鹿之战 战国时,项羽与秦军, 在巨鹿 官渡之战 三国时,袁绍与曹操 ,在官渡 赤壁之战 三国时,曹操与孙刘联军 ,在赤壁 澶渊之战 辽与北宋 ,后又形成澶渊之盟,在澶渊 就先这些了,纯手打.~~~~~望采纳~~~~~

@徒琪1033: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联合一些部落在鸣条之战中打败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西周. [  ... - 作业帮
鲁鹏19725341459…… [答案] √

@徒琪1033:历史上都有什么战役 - 作业帮
鲁鹏19725341459…… [答案]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很多,直到现在仍被大家熟知的: 1、涿鹿之战传说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九黎族首领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进行的一次艰苦激烈的大战,这是远古时代一次很大规模的战争.相传神农氏为帝...

@徒琪1033:商灭夏 西周灭商的战役名称
鲁鹏19725341459…… 鸣条之战牧野之战

@徒琪1033: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场战争是? (军事理论视频课题目) - 作业帮
鲁鹏19725341459…… [选项] A. 鸣条之战 B. 涿鹿之战 C. 牧野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场战争是? (军事理论视频课题目) A.鸣条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 甲午之战 到底是涿鹿之战还是牧野之战?

@徒琪1033:中国古代有什么著名的战争?如长平之战、巨鹿之战等 -
鲁鹏19725341459…… 按历史顺序排列;鸣条之战,牧野之战,长勺之战,肴之战,城濮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漠北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朔州之战,邺城之战,拒马河之战,朱仙镇之战,黄天荡之战,襄阳之战,钓鱼城之战,台州之战,萨尔浒之战,宁远之战,山海关之战,雅克萨之战,等等.

@徒琪1033:中国、外国近代著名战争有哪些啊?只要战争名字就行了,越多越好!!
鲁鹏19725341459…… 1、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历史,是我国人类发展中的古代史,它经历了原始社... 鸣条之战,即商军击败夏军,灭亡夏朝的一次战争;牧野之战,即周军大破商军,灭...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实际是由氏族为核心发展形成的国家,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建立者为大禹,亦又说是启,定都阳城、斟鄩、安邑等地。

河南嵩山一带和伊河、洛河流域为活动中心区。夏是黄河中游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联盟,由十多个姒姓部落所组成,夏后氏在这些部落中居于领导地位。尧、舜时期逐步强大,鲧治水失败被杀。鲧子禹,继承父业,并取得了治水的成功。得到众多部落首领的支持拥护,成为诸夏族最高领导者,并逐步建立了夏族王权。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子启,这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

夏朝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经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中原地区包括禹都阳城在内的夏朝时期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点。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古老“夏都”的神秘面纱,二里头遗址为夏朝都城遗存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

2、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弟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

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商朝势力范围以内和以外分散有许多远较商族落后的方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考古证明商代遗址不仅分布在黄河中、下游,而且向南已达长江以南,向北则在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

3、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成王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

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华夏族群的自我认同和命名,始于春秋“诸夏”。“诸夏”之名有西周渊源,周王室尝自称“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跨氏族的族群观念。在灭商之前,周部落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被大商王朝册封为西伯(意即西部诸侯之长),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以姬为姓,周人嗣其姓,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则为“天下共主”。 周王朝继承了夏商两代,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王朝。

4、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前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五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朝灭亡。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5、汉朝(公元前202年-220年)

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两个时期。其中西汉传十三帝,历二百一十年;东汉传十四帝,历一百九十五年。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刘邦参与推翻秦朝,被封为汉王。随后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战胜项羽,于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对内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武帝晚年,国力有所下降,经昭宣中兴后再度兴盛。此时,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版图。西汉后期,外戚干政,社会矛盾丛生。

8年,外戚王莽废汉孺子,建立新莽,西汉灭亡。新莽末期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出现光武中兴;明章二帝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打击匈奴,派班超经营西域,扩展丝绸之路,使东汉国力趋于极盛。东汉后期,戚宦之争迭起,出现两次党锢之祸。黄巾起义爆发后,群雄割据,汉室衰微。

220年,曹丕篡汉,汉朝灭亡。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极盛时疆域东括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蒙古。自汉朝以后,华夏族逐渐被称为汉族。此外,汉朝在思想、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卓有建树,儒学独尊、佛道并列,汉赋、乐府诗兴盛,《史记》《汉书》开创纪传体史书先例,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更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6、三国(220年-280年)

包括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曹操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8年的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20年,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后,曹魏的实权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泰始元年十二月丙寅日(266年2月8日),曹魏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曹魏灭亡。咸宁五年(279年)至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东吴灭亡,西晋统一全国。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除民屯和军屯外,当时还有为数众多的自耕农。吴国在孙权统治时期,经济有显著发展,推行了屯田制度,并分为民屯、军屯。吴国的屯田和水利建设使江南地区的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加上北方人口的大量涌入,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手工业方面,蜀国的盐、铁、织锦业最为发达。所产蜀锦驰名全国,远销吴、魏。

7、晋朝(266年-420年)

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开始掌握魏国政权。

265年十二月(266年2月)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即西晋。280年,西晋灭东吴,完成统一。西晋经历八王之乱后,元气大伤,加速了崩溃。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而内迁少数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大量百姓与世族南渡。317年,皇族司马睿和过江的世家大族,建立起侨寓的东晋政权。北方是由五胡建立的十六国。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东晋以少胜多,得到暂时巩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占有蜀汉、孙吴疆域。

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两晋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晋朝时期北方南迁的大量汉人将生产力与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晋朝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有新的发展。

两晋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地位被打破,文化及科技出现革新。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边疆民族的草原文化与晋朝的中华文化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8、十六国(304年-43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为止。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胡人内迁,导致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

在十六国期间,前秦宣昭帝苻坚一度统一北方、西域、巴蜀等地,周边六十二国皆来朝拜,自此前秦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前秦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中遭遇惨败。其后羌族、鲜卑族、丁零族等在关东及关中地区叛变,加上东晋的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陷入混乱。北魏建立之后,经过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十六国诸政权中,后赵、前秦、前燕、后燕、后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后赵基本统一北方,而前秦统一了整个北方与西域,不过时间都很短暂。在这百年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

9、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420年-589年)和北朝(439年,一说386年-581年)的统称,指中国历史上从420年东晋灭亡、南朝宋建立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形成的南北对峙局面。

南朝承自东晋,从420年刘裕代晋算起,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均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北朝承自十六国,首个政权北魏于439年统一北方,推行改革,国势强盛,但于六镇之乱后衰落,在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577年,北周灭北齐。581年,隋代北周,北朝结束。589年,隋文帝发兵灭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后延续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编户齐民、依附户及奴婢。南方四朝社会相对稳定,江南开发规模空前,使南方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南北朝时期,社会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在胡汉交融、南北会通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重生,为此后隋唐时期的繁荣强盛奠定基础。

10、隋朝(581年-618年)

是中国历史的大一统王朝,共二帝,经历38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今陕西省西安市)。

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迁都洛阳,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杀死杨广,李渊逼杨侑禅让,国号“唐”。619年王世充逼杨侗禅位,国号“郑”,隋朝彻底灭亡。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军事上继续推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又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当时周边国家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中国文化与制度的影响,以日本遣隋使最为著名。

11、唐朝(618年-907年)

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及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随之而来的唐末农民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并使藩镇势力大增,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削弱,皇帝成为军阀争夺的对象。唐朝名存实亡。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灭亡。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唐朝对周边民族采用羁縻政策,并通过册封、和亲等多种方式,与各族建立密切的政治、经济上的联系;统治阶级以开放心态与博大胸襟兼容并纳外来文化,日本、南诏、新罗、渤海等国均遣使学习唐的制度、文化,边疆、内地各民族呈现大交融局面。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交往活跃,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12、武周(690年-705年)

武则天建立的朝代,为区别于历史上先秦时期的周朝而称为武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正式掌权二十三年。

太初宫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逝于紫微城贞观殿,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684年九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中宗弟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改元光宅,改东都为神都,改紫微城为太初宫,由太后临朝改制。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6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武则天见时机已到,遂改唐为周,定都洛阳,自己加尊号为圣神皇帝。神龙元年(公元705),张柬之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武周政权告终。705年十二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去世,享年八十二岁。武则天执政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

均田制的继续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户口数由652年的380万户,增长到705年武则天退位时的615万户。武周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政治上,前期曾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后期知人善任,号称“君子满朝”的娄师德以及狄仁杰,“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均在其列。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置北庭都护府。历史学家郭沫若给予武周很高的评价,称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3、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唐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晃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府,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地区,五代十国开始。此后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四个朝代。这五个定都于中原地区的政权,被合称为“五代”。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接受周恭帝禅让,建立北宋,五代结束。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荆南(南平)、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南方尚存的各割据政权,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汉灭亡,十国宣告结束。五代时期,中原王朝不断更迭,政治形势极不稳定,社会生产基本陷于停滞,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社会生产不同程度地有所发展,尤以长江下游的吴、南唐以及吴越比较显著。此外,五代十国时期,定难军(逐渐形成后来的西夏)逐渐独立,而静海军(交趾)开始脱离中央统治,这对后来的历史也有重要影响。

14、宋朝(960年-1279年)

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中原王朝,分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定都东京开封府,建立宋朝。

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崇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结束分裂割据局面。1004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宋朝逐渐步入治世。宋仁宗以后,宋朝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等进行变法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但使宋朝深陷新旧党争中。

1125年起,金朝大举南侵,至1127年攻陷东京,北宋灭亡。同年,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绍兴和议签订后,南宋以秦岭-淮河为界,得以偏安一隅。宋孝宗、宁宗时两度北伐,均以失败告终。1234年南宋联蒙灭金,随后宋元战争爆发。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府。1279年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繁荣的时代。这一时期,政治相对开明,农业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社会变化,儒学复兴后形成程朱理学,科技发展迅速,宋词兴盛,书法、绘画艺术也取得很高的成就。有学者推算,1000年宋朝GDP总量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22.7%,1124年的宋朝人口总数则达到1亿2600万。更有学者称赞“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也有提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时期的观点。

15、辽朝(907年-1125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又称大契丹,民间或称大蕃。共传九帝,经历二百一十九年。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灭后晋,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

辽圣宗时期,太后萧绰和圣宗耶律隆诸在韩德让等蕃汉臣僚的辅佐下,对契丹社会实行了全面改革。是辽的全盛之世。兴宗后期,辽朝统治显露衰败迹象,道宗和天祚帝时期,则是危机四伏。1125年被金朝所灭。辽朝亡后,辽德宗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1218年被蒙古所灭。辽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东北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和山西北部,包括幽云十六州。

幅员万里,是中国北方历史上著名的草原游牧帝国。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16、金朝(1115年-1234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1115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国,国号金,建元“收国”。1125年灭辽朝;1127年又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1130年,宋高宗赵构上降表对金朝称臣。金熙宗开始逐渐汉化。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今北京)。

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北方政局平稳,政治经济达到巅峰,史称“大定、明昌之治”。金章宗在位后期急剧由盛转衰,卫绍王时期为蒙古所败,内忧外患频繁。金宣宗继位后,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国南侵,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于蔡州。金朝鼎盛时期疆域包括东北、华北、关中、中原和黄淮地区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南至大散关至淮河一线,与南宋对峙;西北与西夏接壤;东北地区达外兴安岭,东临日本海。外有南宋和西夏称臣。

金朝初期采取贵族合议的勃极烈制度,后逐渐由二元政治走向单一汉制。军事上采行军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度。金朝的陶瓷业与炼铁业兴盛,对外贸易的榷场还掌控西夏的经济命脉。金朝在文化方面也快速汉化,杂剧与戏曲在金朝得到相当的发展,金代院本为后来元曲的杂剧打下了基础。

17、西夏(1038年-1227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共189年。

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唐末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陆续占领河西走廊诸州。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

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西夏崇宗初期,大权掌握在母党梁氏手中。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西夏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

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胁。从宋初李继迁到李元昊建国,党项社会完成了由氏族公社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的转化时期。元昊建国标志着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领主制,乾顺以后,进入封建地主制,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从清末开始,对于西夏的考古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十分热门的西夏学。

18、元朝(1271年-1368年)

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是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传五世十一帝。

自1206年铁木真建国始共162年;自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起共98年;自灭南宋起,统一时间共89年。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金朝、大理等政权,招降吐蕃诸部。蒙哥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府称汗,建元“中统”,上都成为新的都城。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元朝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明朝攻占大都和上都,元廷退守漠北,史称北元,成为与明朝对峙的政权。北元汗统一直持续到1635年,为后金所灭。

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元史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元朝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朝的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也较为繁荣,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在文化方面,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加世俗化。

19、明朝(1368年―1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所建。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起义军。1364年称吴王。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1421年朱棣迁都至北京,以南京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明初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是明朝的鼎盛期。1449年的土木之变是明朝中期的开端,出现长期稳定和守成的局面,宦官专政和首辅之争非常激烈,北方蒙古族和倭寇势力纷至沓来。嘉靖中期以后,改革的潮流越来越强。1582年明神宗亲政,开始进入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加征各种赋税导致农民起义,期间女真后金从东北崛起。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随后清兵入关。1662年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明郑覆灭。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至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哈密卫,后退守嘉峪关;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也有逾亿、近两亿的不同说法。

20、南明(1644年-1662年)

是明朝京师北京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继建立政权的合称,历时18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随后清兵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同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

随后清军快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池破。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隆武帝采取了联寇抗清政策,黄道周发动了短暂的北伐,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后在局势危机的情况下与大西军余部联合起来。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东西两面打击清军,抗清局面出现了高潮。但是随着三王内讧和清军加大进攻,明军滇黔防线被清军迅速击破。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永历帝在昆明被杀,南明政权最终灭亡。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延平王郑克塽降清,清军占领台湾。

21、后金(1616年-1636年)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上,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创建的国家,为区别于完颜氏金朝,称之为“后金”。历经两汗二十年,与明朝并立,是清朝的前身。

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对建州女真各部展开了兼并战争,统一了建州各部。先后兼并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国号金,建元天命,群臣上尊号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自尊为天命皇帝。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告天地,起兵反明。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继位,改元天聪。天聪元年(1627年)皇太极迫使朝鲜称弟纳贡。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同时皇太极针对努尔哈赤时期的社会矛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继续完善和扩大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史称“天聪新政”。并改族名为“满洲”。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后金建国之初,疆域东起日本海,西至辽东边墙,南达鸭绿江,北接嫩江,占据了东北大部分地区。改国号前夕,其疆域已经扩展到南达长城沿线,东北到外兴安岭,西北到贝加尔湖,西达青海,东至库页岛之间的广阔区域。努尔哈赤确定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实际上是一种贵族共和政体。皇太极以八旗军事制度为基础,削弱女真贵族的权力,改革军事、政治结构和制度,逐步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22、清朝(1636年-1912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初称后金。从努尔哈赤建国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国,建元天命,国号金,或称后金,群臣上尊号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自尊为天命皇帝。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入关后20年时间里,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康熙时期统一台湾,完成全国统一。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土地增垦,物产盈丰,小农经济的社会生活繁荣稳定,综合国力强盛。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多次遭外国列强入侵,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灭亡。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全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期间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也推向最高峰。清朝前期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密集的商业城市,并在全国出现大商帮。在此基础上,人口突破四亿大关,占世界总人口十亿的近一半。

23、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

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中国的国家名称和年号。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建立。随后临时政府迁京,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推动孙中山于1924年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全国性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以重庆为陪都。1946年5月,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随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4、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

简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首都北京,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中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世界遗产数量全球领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6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行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被认为是潜在超级大国之一。

","gnid":"928c85d5723c6d527","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751","title":"","url":"http://p2.img.360kuai.com/dmfd/__60/t0141d14d63d06ec9b7.jpg","width":"849"},{"desc":"","height":"808","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17a589c50536d959.jpg","width":"916"},{"desc":"","height":"602","title":"","url":"http://p2.img.360kuai.com/dmfd/__60/t01074c1b62a3dbd86f.jpg","width":"798"},{"desc":"","height":816,"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00d4379a26bf04c2.jpg","width":1161},{"desc":"","height":"1612","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567633f0532d7552.jpg","width":"1103"},{"desc":"","height":"805","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6726fe040c15203d.jpg","width":"1098"},{"desc":"","height":"808","title":"","url":"http://p1.img.360kuai.com/dmfd/__60/t01894e7ae5db40b2bb.jpg","width":"1074"},{"desc":"","height":"1001","title":"","url":"http://p1.img.360kuai.com/dmfd/__60/t01fb3dae170422a085.jpg","width":"1411"},{"desc":"","height":"1723","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f1812287aa21f729.jpg","width":"1000"},{"desc":"","height":"811","title":"","url":"http://p1.img.360kuai.com/dmfd/__60/t01d9ffe5fc6285020d.jpg","width":"1103"},{"desc":"","height":"1613","title":"","url":"http://p1.img.360kuai.com/dmfd/__60/t0113c086c76555832c.jpg","width":"1100"},{"desc":"","height":"596","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b33368cf75d02015.jpg","width":"1137"},{"desc":"","height":"3279","title":"","url":"http://p1.img.360kuai.com/dmfd/__60/t0160a12aaf3c638395.jpg","width":"2447"},{"desc":"","height":"1080","title":"","url":"http://p1.img.360kuai.com/dmfd/__60/t01c9560a03cf20157b.jpg","width":"708"},{"desc":"","height":"2177","title":"","url":"http://p1.img.360kuai.com/dmfd/__60/t01cd81522a0133f203.jpg","width":"3056"},{"desc":"","height":"707","title":"","url":"http://p1.img.360kuai.com/dmfd/__60/t01177a6ab7d8d6e4a0.jpg","width":"661"},{"desc":"","height":"643","title":"","url":"http://p2.img.360kuai.com/dmfd/__60/t01aeb1cfbdda037af0.jpg","width":"935"},{"desc":"","height":"761","title":"","url":"http://p2.img.360kuai.com/dmfd/__60/t01b9f031627e6624cd.jpg","width":"1036"},{"desc":"","height":"2148","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a399cad1920179b7.jpg","width":"2901"},{"desc":"","height":"892","title":"","url":"http://p2.img.360kuai.com/dmfd/__60/t011060bb54e4a2ac74.jpg","width":"1278"},{"desc":"","height":"641","title":"","url":"http://p1.img.360kuai.com/dmfd/__60/t01590a1f9ea073303e.jpg","width":"941"},{"desc":"","height":"947","title":"","url":"http://p0.img.360kuai.com/dmfd/__60/t0116b605aecb48f170.jpg","width":"1280"},{"desc":"","height":"673","title":"","url":"http://p2.img.360kuai.com/dmfd/__60/t0155f5b4acb2e5ee60.jpg","width":"904"},{"desc":"","height":"666","title":"","url":"http://p1.img.360kuai.com/dmfd/__60/t0111ce484e84caadaf.jpg","width":"1000"}]}],"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70530578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8c3313327be4033e71b7b478a00cebe1","redirect":0,"rptid":"7c6671d82cec32f2","rss_ext":[],"s":"t","src":"云顶尖尖","tag":[{"clk":"khistory_1:中国历史","k":"中国历史","u":""}],"title":"中国历史朝代完整版,从夏朝至今共历经24个时期,一目了然

相关推荐

  • 阪泉之战就是涿鹿之战
  • 阪泉之战和涿鹿大战
  • 中国最早的涿鹿之战
  • 逐鹿牧野鸣条城濮排序
  • 真实的牧野之战
  • 涿鹿之战与阪泉之战
  • 逐鹿之战和阪泉之战
  •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 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牧野之战
  • 牧野之战的过程简略
  • 牧野之战中商纣王抵抗了什么军队
  • 板泉之战和逐鹿之战
  • 阪泉之战的故事
  • 汤放桀武王伐纣
  • 周伐商的战役
  • 牧野之战双方兵力对比
  • 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故事
  • 牧野之战是谁打败了谁
  • 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谁在前
  • 逐鹿之战还是涿鹿之战
  • 真实的鸣条之战
  • 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地点
  • 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
  • 阪泉之战是谁和谁打的
  • 牧野之战取胜的原因
  • 牧野大战在什么地方
  • 本文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若有什么问题请联系我们
    2024© 客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