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内史是什么官,狄仁杰的最大官职,是几品

狄仁杰的最大官职,是几品

狄仁杰的最大官职是身为宰相时的官衔为正三品。

狄仁杰是唐朝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他公正严明、断案如神,同时也是清廉不阿、整肃朝纲的一朝宰相。宰相的职位相当于现代的总理,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可身为宰相的狄仁杰官衔却只是正三品。 唐代正一品大官是三师与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与太尉、司空、司徒。从一品是指太子的三师,这一品级上的官只是一种很高的虚衔,并且不常设,而且每一朝被授的人员一但死亡或缺职后不再补充。所以这一品级的官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能表示被授人员地位的尊荣罢了。 正二品的官位武则天时期以前,只有尚书令。唐太宗李世民在当皇帝之前就当过尚书令,并且是从尚书令的位置上当了皇帝,所以后来的臣子担心犯了忌讳,谁也不敢担当这个官职,因此唐代尚书令这个官职一直空缺。尚书省是唐代最高行政机关,尚书令无人刚当,顺理成章尚书令的佐官左右尚书仆射就成了尚书省的实际长官,官职是从二品。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唐代后期尚书省的权利被不断削弱,加上仆射常常被排挤出宰相行列,因此仆射渐渐也成了虚职。 所以,狄仁杰虽然是三品官,但却是宰相,也是最大的文官。

唐朝是否有内史这一官职?

唐代三省制的特点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转变。这种变化的动因在于皇权对于相权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率。

首先、为了控制相权,皇帝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参预朝政,实际行使宰相的权力,但是由于没有宰相崇高的体制,所以便于控制。渐渐的,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这些宰相职务已经变成了一个崇高的虚衔,而真正的宰相却成为一种临时性质的职务,这符合从汉代开始的相权不断下降的规律。 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新唐书》卷46《百官志》)主要有“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唐太宗贞观八年,仆射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太宗不同意,要求他“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之名始于此。唐高宗永淳元年,始以某官(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长兴四年为避讳(慕容延钊父名章),曾改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因为尚书仆射是职事官从二品。贞观十七年,萧瑀、李绩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因为侍中、中书令是正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之名始于此。高宗以后,宰相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否则即使担任中书令也不能称为宰相,品位高者亦如此(有三公、三师头衔的除外)。 其次,三省合署议事、办公,三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 三省分权,势必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为了三省之间协调行动,三省首长定期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自武德年间开始,中书、门下集议于政事堂,政事堂设于门下省。(《通典》:“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由此,确立了中书省的中心地位。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从此,中书门下正式成为宰相的办事机构。 中书省在唐代一度改称西台、凤阁、紫微省,旋复旧称。 可见,唐代并没有内史这一官职,是编剧的失误,但是狄仁杰确实任过中书令,上面也叙述过了,虽然官职仅为三品,但是实际行使的宰相权力,很有可能是编剧把内史省和中书省弄混了,中书令是国家机关的策划部门,相当于现在的发改委等部委机关,是很高层级的权力机关。

狄仁杰的最大官职,是几品

别听上面胡说

狄仁杰最大官“同凤阁鸾台章事 内史”正3品 唐朝宰相是委员制的,3省长官就是宰相,还有一些入选委员如狄仁杰也算宰相所以他是同凤阁鸾台章事,就是与凤阁鸾台章事地位一样,内史即内史令(中书省长官),也是宰相,可以说狄仁杰是联席宰相 凤阁鸾台章事是其中一省长官的称谓

武周时期的狄仁杰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官位是个什么概念?

宰辅就是宰相。狄仁杰是正三品的品秩;因为他是内史令(中书省长官),所以他是宰相之一!

问题的关键是:唐朝的宰相的评判标准并不在于品秩,而是与不同时期的行政体制、皇权/相权消长密切相关。纵观整个唐朝,宰相沿革分为3个阶段: 1.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武德元年(618年)到武德六年(623年),以三省之长,尚书令、中书令(2人)、侍中(2人)同为宰相。 2.只有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宰相。 时间断限为贞观二十三年至肃宗乾元元年(758年)。 3.自肃宗乾元以后,非中书令、侍中而为相者,需加“同平章事”之名方为宰相。 另外,中唐以后,上述的宰相被称为“正相”;在“正相”之外,还有“使相”与“内相”(某些翰林学士)这两种形态的宰相。 宰相的品秩:唐朝一品职官为“三公三师”,无实权;正二品职官为尚书令,因李世民做过所以无人敢做。所以中唐以前的宰相有可能是:从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尚书省实际长官)、正三品的中书令(中书省长官,曾改称“内史令”)和侍中(门下省长官,曾改称“纳言”),或者品秩更低、但是加“同平章事”之名的宰相。 所以,狄仁杰不论是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期,还是做内史令(中书省长官) 时期,都是宰相之一!

狄仁杰只有三品官职吗

狄仁杰是“同凤台鸾阁三品平章事”的官职,由于皇权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加强决策机关的实力,将三省长官之外的官员吸收进决策机关来,就出现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所以狄仁杰是同凤台鸾阁三品平章事)这个官职。平章事就是平章军国重事,解释起来就是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是与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一样都是正三品。这个官职在唐以后成了实际的宰相之职。而仆射虽然是最大的官,但如果不被加上这个官职,也会被排挤出宰相之列,成了虚职。 唐代后期尚书省的权利被不断削弱,加上仆射常常被排挤出宰相行列,因此仆射虽然官位尊贵(据史料载,仆射上朝,自宰相以下,皆送之),但逐渐象三师与三公一样,成了虚职。

所以狄仁杰虽然是三品官,但却是宰相,也是最大的文官了

神探狄仁杰到底官有多大

狄仁杰字怀英,山西太原人,早年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大理寺丞,豫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狄仁杰升任宰相,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 *** 后贬为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拜内史,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狄仁杰晚年结局如何?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当时,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唯有狄仁杰获赐宅第一所,恩宠冠绝当朝。是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 。武则天废朝三日,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

营州之乱时,得到起复。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迁纳言。用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培植举荐忠于唐朝的势力,成为大唐社稷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柱。

久视元年(700年),拜内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司空、梁国公,累赠太师,配享中宗庙廷。

扩展资料:

人物故事

狄仁杰担任并州法曹时,同僚郑崇质要到很远的地方公干,但是他的母亲年老多病。狄仁杰主动对郑崇质道:“你母亲病重,而你却要出远门,怎么能让亲人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你担心呢?”他去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出行。

蔺仁基非常感动,联想到自己与司马李孝廉之间的不和,深感惭愧,主动与李孝廉和解。他还经常对人称赞狄仁杰道:“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后世遂用“斗南一人”比喻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狄仁杰

武则天加封狄仁杰为“黜置使”,黜置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1、唐朝的内史就是中书令,中书令为中书省之长官,属于宰相职。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

2、唐朝的黜陟使是唐朝中央对地方监管和巡查的专员,有权罢免或提升地方官员,也可称钦差。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巡回督导组组长。

扩展资料:

1、隋唐早期,任中书令为中书省之长官,属于宰相职。

隋朝时因为隋文帝的父亲名叫杨忠,为忠避讳,改中书令为内史令,中书省为内史省。炀帝时一度改为内书令,开始与侍中成为宰相,在具体执政上超过尚书令,尚书令仅仅成为荣誉头衔,隋文帝的三个儿子同时被加尚书令,而执政的杨素为中书令(内史令)。

唐朝依然沿袭隋朝,唐太宗开始也加衔尚书令。唐武德三年(620),复为中书令。高宗曾改为右相。武则天时改中书令为“内史”,中书省为“凤阁”。

玄宗开元初一度改为紫微令,天宝初又改为右相。后均复旧。唐初中书令为正三品,位侍中上,大历二年同升正二品。

唐后期多以两省侍郎同平章事为宰相,以两省长官位高权重故,不常除拜。或用以藩镇武将加衔,不预政事。

2、黜陟使制度,是唐代朝廷对地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察、以决定对其进行升迁或贬黜的重要制度。这种行政监察对唐代地方官吏的有效任用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新唐书》载,黜陟使在唐代要“掌察所部善恶,举大纲。巡省天下诸州,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可见黜陟使的职责一是要“察善恶、举大纲”,即对地方官吏的吏治进行监督。

对今人来说,“黜陟使”这个名称比较陌生,后来唐朝也废掉了这个官名,改为其他名称。虽然名称不一,但功能都是巡视地方、考察干部。

根据其功能,它另外的名称又叫巡察使、安抚使。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监察区(后增加到15道),每道设监察御史一人。

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就叫做跨行政区监察。跨行政区监察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天高但皇帝不远”,对地方干部有很强的威慑力,也让优秀地方干部能够脱颖而出。

史载,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派李靖等13人为“黜陟大使”,二十年(646年)又派孙伏伽等大臣20人巡察全国各地,循汉制以六条问事,考查官吏,进行奖惩,并了解各地情况, *** 间疾苦,赈济穷乏。

玄宗、肃宗时,亦曾遣使出巡。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为推行“两税法”,又在各道设黜陟使,以统一税制,同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可见,这是一个权力颇大的钦差大臣干的活。

连续剧《神探狄仁杰》某集中说到狄仁杰被武则天任命为“黜陟使”一事,但字幕打出的却是“黜置使”。“黜置”的“置”乃讹化字,应为“陟”,从无“黜置使”一职。



内史是什么官 - …… 武周时期的官职设置基本沿用唐制, 一般内阁正三品上就相当于其他朝代的一品, 武周时的一品二品三品都给了皇亲国戚,比如国仗,国舅等等但是都没有实权,只有虚衔.也就是说位高而权不重. 千牛卫中郎将官职而不是官衔,也就是说千牛...

狄仁杰官职 - …… 上面是宰相…但唐朝并没有宰相这一“正式称呼”…唐朝三省长官同宰相…就像《神探狄仁杰》里狄仁杰官职是“内史”说白了就是中书令(中书省长官)可狄仁杰是在公元692年才当上宰相的,与上面时间非常不符,大约差了几十年…而且剧中官制居然是清朝的,能把人雷死…我想提醒“夜里挑灯看健”兄:唐朝宰相就是正三品,因为唐朝的官制很“奇怪”最高好像是从一品的“特进”,二品的都是些太(少)师、太(少)傅、太(少)保,不过唐朝有这种官职的人非常少,三太三少的品级实际是虚的,那些人并不参政,“特进”基本就是一个名号唐朝历史上就几个…

神探狄仁杰的真实官职是什么? - …… 他在高宗和武则天时代担任过很多职务的有初期: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 后期:宰相,凤台阁章事,左黜道钦差等.

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具体官名是什么? - ……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内史狄仁杰,也叫宰相狄仁杰.

狄仁杰的最大官职,是几品 - …… ★★宰辅就是宰相.狄仁杰是正三品的品秩;因为他是内史令(中书省长官),所以他是宰相之一! ★★问题的关键是:唐朝的宰相的评判标准并不在于品秩,而是与不同时期的行政体制、皇权/相权消长密切相关.纵观整个唐朝,宰相沿革分...

历史上狄仁杰官至几品? …… 初任大理丞 改任侍御史- 都属从六品下 后历任宁州、豫州刺史 正四品下 冬官(工部...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正三品 武则天时,只有中书令和侍...

狄仁杰是几品的官 - …… 仁杰身为宰相为什么只是正三品官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那是相当的精彩,这里不多论述.只是电视剧中提到,狄仁杰虽是宰相,却和右威卫大将军王孝杰官职一样,都是正三品. 印象中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起码也是正一品大官,...

狄仁杰姓什么? - ……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

狄仁杰当过那些官~为什么说他是神探~ - …… 狄仁杰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豫州刺史--复州刺史,入为洛州司马--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彭泽令--冀州相邻的魏州刺史--幽州都督--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知元帅事河北道安抚大使--内史(中书令). 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断案的时间主要是在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期间.

相关推荐

  • 狄仁杰内史官职
  • 写了狄仁杰3里面几个官职的简单介绍,大家指
  • 狄仁杰的最大官职,是几品
  • 关于神探狄仁杰的几个问题
  • 唐朝是否有内史这一官职?
  • 身为三品内史的狄仁杰,却能令满朝文武畏惧,他真有这么大的权力吗...
  • 为什么狄仁杰仅是三品内史,却让很多大臣畏惧?
  • 神探狄仁杰官职一览表
  • 狄仁杰作为当朝宰相,为何只是个三品内史?
  • 神探狄仁杰的真实官职是什么?
  • 狄仁杰为什么自称阁老
  • 狄仁杰的实权多大
  • 狄仁杰4为什么换人了
  • 武则天死后狄仁杰下场
  • 狄仁杰为什么才三品
  • 神探狄仁杰1-5部
  • 狄仁杰最大是几品官
  • 狄仁杰最大做到什么官
  • 狄仁杰与张柬之谁的官大
  • 狄仁杰是不是最大的官
  • 内史姚崇和狄仁杰谁权力大
  • 狄仁杰有实权吗
  • 狄仁杰张柬之官职谁大
  • 内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 本文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若有什么问题请联系我们
    2024© 客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