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什么意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什么意思

这是《中庸》开篇的第一句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这是《中庸》开篇的一句话.
1、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按照朱熹的说法:“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 是说天所赋予的气与理的时候,也必然赋予了与之相符的使命.
2、古语“之谓”不同于“谓之”.甲“谓之”乙,甲就叫做乙,甲是对乙的解释,乙是甲的称谓.甲“之谓”乙,是甲也可以称作乙,就像女子也可以称作人,是一种隶属关系.清代学者戴震曾明确提出过:“古人言辞,‘之谓’‘谓之’有异:凡曰‘之谓’,以上所称解下,如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凡曰‘谓之’者,以下所称之名辨上之实.”(《孟子字义疏证》)
1、聂文涛译:
上天的指令也是人性的内容.
2、常见的其他翻译及分析
(1)天命就是本性(性本善).
(2)上天所给予人的气质叫做性.
分析:先秦“性”的概念很大.性命、心性、物性、人性、生性都是由此概念发展出来的.天命就是本性,可以理解成天命属于本性,也可以理解成天命等于本性.所以,聂文涛认为等于本性是孟子的观点而不是中庸的观点.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
“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
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是儒家经典《中庸》的第一章
性,是指自然本性,是天命所生成,故说天命谓性,比如求生欲望等。
道,是指天性的体验和认知,由自性自然而发,由自然而成规矩原则,比如说就是大家都有私利之心故而有彼此的贸易交换,比如大家都有自我求生的欲望故而为了自己更好生存而与他人建立起相互联络、相互的规定秩序,以图互补互助(西方国家的契约理论即是如此,比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教,是指主动及被动性的让自己去理解和适应社会规则(所谓“道”),包括做人做事的各种伦理道德等,因此说修道,修即是修自身的心性,所以是为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三句话非常重要,这是《中庸》的开始。这个问题很大了,今天是讲不完的。我们只念一下,马上到时间了。
第一个(要)认识“天命”。这个“天”不是宗教的天,也不是天文科学的天,所以我们讲过,中国哲学一个“天”、一个“道”字最难说了,每个字都有好几种可以借用。先要研究这个“天”字的道理,(据)六书的道理,这个里头是假借的符号,代表形而上,禀赋给你那个人性。
“率(suo3)性之谓道”,我们现在普通话讲:率(suo3)性这样子办好了!率性是这个率(suo3),要注意。有人爱念成率(shuai4)性,有一种方言念率(shuai4)性之谓道,好像是湖北人念,四川有一部分人也念率(shuai4)性,率(shuai4)性之谓道。什么叫率(shuai4)性呢?我们都晓得率(suo3)性这样干就干了,那个率(suo3)性就是自由意志,那叫做道啊?那你正在吃饭,我饿了就拿过来,“为什么拿我的?”“率(suo3)性之谓道,我要吃啊!(众笑)。率(suo3)性吃了,抢了就抢了嘛!”——那就不通了,所以是大问题。“修道之谓教”,所以要打坐吧!因为他说要修道哦!(这里)不是说打坐修道这个“道”哦!这三句话是大问题,全部的儒家的哲学思想、中国的哲学思想全部的中心要点(都在这里)。我们现在时间到了,下次再讨论。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中庸》。《大学》、《中庸》是儒家代表性的两部书。有一点我们研究方面首先要注意的:儒家讲的道,把道的“体”跟“用”是不分的,体用不分。换句话说,形上、形下综合起来讲,没有把形上之道,与形而下的行为——“用”分得那么严格。看起来以西方的哲学观念来看,很不逻辑,条理分析不清楚。事实上也不尽然。因为道体跟用、形上跟形下,本来不可分。“体”是不可见的,只是在“用”上、在“形”上见之体,见之道体的作用。这个观念我们首先把握住,然后读中国儒家的乃至诸子百家的书,观念就能搞清楚了。
现在我们还是再从头来过,讲到上次提到的三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三句话,是影响几千年来中国文化最大的东西。尤其后世的、宋元以后的理学家、儒家们,所有讲的儒道、理学的道理,他的修养、功夫,统统从这里出来的。那么再会同佛家、道家,所有的修养方法,构成中国文化宋元以后儒家的另一套、另一个系统的哲学。首先我们对于这三句话,“天命之谓性”,我们再三重复过,研究中国古代的书,一个“天”字一个“道”字,特别要小心。他这个“天”有时候代表抽象的一个符号,形而上的本体——就是“道”,拿天字来做代表。有时候是代表有形的,天文的天、气象的天。有时候这个“天”是代表宗教性,有个主宰,叫他是神也可以、上帝也可以、天帝也可以,反正有宗教性的,所谓冥冥中有一位——有一个主宰,不是有一位,说一位已经拉到人的观念——有一个不可知的力量做主宰,也用这个天。有时候这个天是直接就代表人的善心,等于中国后世文化,同佛家以后的明心见性这个“心”一样的。所以宋元以后,有时候把这两方面合起来用,譬如讲学佛、禅宗的境界,他们用一句话“性天风月”,就是说本性里头的、人的自性里头那个天地、那个宇宙,有他的境界,有他的风光,所以叫做“性天风月”。文字非常优美,实际上是个哲学——性天里头哪里有个风月?就凭你闭上眼睛,打起坐来幻想,或者吃一个强力胶下去,眼晴闭着,哦,里面刮起一阵风,出个月亮——实际上它不是一个实际的,只是一个形容,(形容)里头有很优美的境界。所以这个“天”字我们要特别注意。
那么《中庸》所讲的“天”呢?(是)抽象的,代表形而上的道,也可以把它当作为宇宙之间万事有一个不可知的力量。“天命之谓性”,人性从哪里来?天命。命不是下命令的命,这个命是当成禀赋(讲),赋予、给你的,生命当中自然有这股力量给你,这就是“人性”。“天命之谓性”,那么如果拿这句话做比较宗教、比较哲学的研究,那多了,牵涉到佛家的所谓唯识、唯心,各种的思想;那么牵涉到道家的,就是老子所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就是自然。那么再加上牵扯到西方宗教、哲学的,那就越来越多。在中国文化过去(就是)这样简化,我们后世当成一个大问题;在几千年前对中国的老子、中国的古人(来说),这个字很简单。生命从哪里来?也不管他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反正“天命之谓性”。所以我们常常讲天生我的个性是这样;这个天就代表了宗教的、哲学的、不可知的、可知的,统统在内了。你觉得上面掉下来也可以,地下长出来也可以,反正后面那个是什么东西呢?拿一个字把它挡住——“天”。就是到这里为止,哈!所以在西方哲学家看来,中国文化没有哲学,它不能被追究的,它上面就来个挡箭牌就给你盖掉了,再问下去呀,不能问了。事实上可以问,就是解释非常多。假定把中国文字,所有书本里头,秦汉以上的这个“天”字都把它集中下来,那可以写一大部头的书,几乎写到可以同《辞海》一样多的字,讲不完的,这个“天”字。
现在我们把它简化起来。《中庸》所讲,人性的来源,自然的禀赋,这个就是“性”。人性呢?但是有一点,在儒家的观点,认为人性本来是至善的,不坏的;坏是后天搞坏的。从性善派的这个思想来看《中庸》,所谓讲“天命之谓性”,这个性是本来干净的、纯洁的、善良的、无私的,总而言之,至真、至善、至美;拿西方的哲学观念,真、善、美的。——“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上次我们讨论过,我们中国话、土话里头“率性”两个字用得很“率性”了,可以随便乱用。我率性要打你就打你了,我率 *** 怎么样就怎么样。实际上这个率(suo3)字,又念shuai4、又念lv4,各种读音,是所谓的破音字,现在新的名词。在过去的文字的观念,叫做借用、假借。有些地方都可以借用这个字。率(suo3),在古代的解释里是“直”,直道而行,很直的,不转弯的,不是老子所讲的“曲则全”,不是歪曲。直,也就是直心,直心——没有加坏的观念染污的,纯洁的、天然的,这个就是道。依本性至善,第一念的至善之心,这就是道。这个道,做个比较来说:《中庸》上的道在“天命之谓性”的之下,“道”变成“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上的“道”,道盖住了“天”。两个代号不同。之所以一般研究我们中国文化,为了这个名词代用的范围、定义很难下。同样一本书上,上下两个字不同,观念不同,有时候做名词用,有时候做动词用。那么这些,我们假如青年同学们念书念多了会起怀疑,这个“道”是讲什么?这是讲“用”。道和天两个都有几个方面的代号,几方面的代表。
他说我们人性天生是至善的,孔子讲的话:“人之初,性本善”。这个《中庸》是孔子学说传统下来。“率性之谓道”,不加上后天的心思,不加上后天的染污,直道而行,这就合于先天的道。(但是)人往往不可能!人生下来,加上后天社会、家庭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各种的影响,心思龌龊了、脏了,或者歪了,必须要把它纠正过来,所以要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把它改过来,所以“修道之谓教”。这个“教”不是宗教的教,是教育的教。“教”者,在古人解释“教”字是效法的“效”,“效”也是“学”的意思,学习的学,跟到来学——教化,所以修道就是教育的目的。所以人同一切众生、一切禽兽、一切生物不一样,因为人有思想、有教育、有文化,可以把坏的一面把它修正、改过来,这是《中庸》这三句话里面的原则。
换句话说,第一句话,“天命之谓性”,自然之道,就是见道。“率性之谓道”,就是修道。“修道之谓教”是行道。见道以后如何去修道,修道以后如何去行道。这个道要注意,不是学佛的那个道,也不是道家修长生不老之道;这个道——天人之际,人同天两个不相隔离的,人同鬼神也不相隔离的;以人为中心、人道为中心,如何去明道而起行的道,这就是“修道之谓教”。这三句话下面所有的解释都是在这三句话的原则之下的变化。
《中庸》第一辑——南怀瑾先生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应怎么理解?

人的天命被密编(写)在性格中; 能把性格、性情统领的是‘道’、是理谛; 研究、修习如何统领的是宗教。(其中佛教最有效,殊胜)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哪里

楼主,好像是“慎独”,是“故君子慎其独也”的简说。“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做人的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 “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什么意思 - …… 这是《中庸》开篇的第一句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如何解释 - …… 《中庸》开篇说:“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道也者,须臾不能离也,可离非道也.”有人认为圣人修炼的“道”能让人看到真相;六祖慧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五祖便授予衣钵,皆为六祖能“见本性”.简言之:天命落实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依照人性呈献於生活的便是道,对道的描述与训练人依道而行的便是教.儒家是否有宗教的超越性,核心是对天命的解释.

请问,《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道”是什么意? …… “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的"天命,率性和修道"作何解释? -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率性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 天命-天性,率性-自由不羁束,修道--修治

天命之胃性,率性之胃道,修道之胃教,道也着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什意思! - 作业帮 …… [答案]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才对, 我的感觉是:本心,本心合与道

请举例说明对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理解. - …… 首先要明白“之谓”是什么意思,它跟“谓之”有什么不同? “之谓”是一种解释,是用上面的来解释下面的. “谓之”是上面的就是下面的. 所以天命是对性的解释,率性是对道的解释,修道是对教的解释. 孟子有一句话叫“生之谓性”,性其实就是生的意思. (天命之谓性)上天的命令就是生,或者说上天的意志就是不断的产生万物和人类,这是上天的使命,也是道(自然)的规律. (率性之谓道)率领生命的就是道.道是规律,也是变化.这种变化其实就是道的一种自我循环和更新,这种生命的循环和更新其实就是道的率领和领导. (修道之谓教)想要获得知识的传授,就要向道(自然)去学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的"天命,率性和修道"?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率性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 天命-天性,率性-自由不羁束,修道--修治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什么意思 …… 这是《中庸》开篇的一句话.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按照朱熹的说法:“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 是说天所赋予的气与理的时候,也必然赋予了与之相符的使命.望采纳,谢谢.

《中庸》中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 …… 莫:这里的意思是“没有什么更”.见: 显现,明显.乎:于,在这里有相互比较的意思.

相关推荐

  • 韵母宁秋婉113章小说
  • 人一能之
  • 第1一40章免费阅读
  • 笔趣阁txt小说网
  • 尽人事听天命是好话吗
  • 老子中庸之道的精髓
  • 《中庸》第一章天命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原文
  • 尽人事知天命下一句
  • 天命修罗
  • 九阴真经天之道损有余
  • 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 《易经》全文
  • 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
  • 本文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若有什么问题请联系我们
    2024© 客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