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皋的资料和历史有哪些?

如皋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北纬32°00′~32°30′、东经120°20′~120°50′,南临长江,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北与海安县、东与如东县、东南与南通市通州区毗邻,西与泰兴市、西南与靖江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不含长江水面),人口142.26万人(2012年)[1]
;其中市区面积80平方公里,港区城市面积30平方公里。境内拥有长江岸线48公里,通扬运河、如海运河、如泰运河、焦港船闸等主要河流纵横全境,总长180.8公里。[2]
如皋市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为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截至2011年底,如皋145.28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270多人,其总数位居中国县(市)之首,此外,如皋市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
地名来源

“如皋”之名可追溯到《礼记》的木牍和《左传》的竹简。据《太平寰宇记》载:“县西北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县因以为名。”

如皋港、如皋村的得名取自《春秋左传》:“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十三经注疏》:“是皋为泽也,如,往也,为妻御车以往泽也。”西晋潘岳、唐代杜甫、北宋苏轼等曾以此为题材吟诗作赋。

“如皋”的意思是:到水边的高地。“如”:往也,“皋”:水边的高地。

如皋别称雉皋、雉水、东皋,前两名源于射雉说,后者出自西晋潘岳《秋兴赋》“耕东皋沃壤兮”句。

简称别称

“如皋”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历史上如皋还有一些别称、简称,兹一并辑考如下:

“如”,如皋的简称之一,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史料中不乏“如棠”、“如齐”、“如莒”等辞,战国列御寇《列子、夭瑞》中也有“望其圹,皋如也”之句。如,古作“往”训,是动词,今用作如皋的简称已是名词。[5]

“皋”,如皋的简称之一,最早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荀况《荀子大略》中有“望其圹,皋如也”之句。据1990年新版《辞海》释义:皋:通“高”,指沼泽,亦指近水处的高地。如皋的地理为“锅背形”,据史载:“1931年黄淮大水,泛滥成灾,苏北里下河各县一片汪洋,唯如皋凭借地势较高而安然无恙”。“皋”作为如皋的简称亦常见于本邑的地名、单位和产品名称中,如“新皋桥”等,解放前如皋曾出版过《皋报》、《皋鸣报》等。“皋”也是该市机关团体行文的约定简称。[5]

“雉皋”,源出《左氏春秋》所载“贾大夫如皋射雉”的传说。明《嘉靖维扬志》载:“春秋传贾大夫娶妻三年不言不笑,御从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即此地,故名如皋、雉皋。”“雉皋”作为如皋的别称常见于本邑历代文人的书画作品的落款中,如皋才子冒襄,在其诗词书画上都署以“雉皋冒襄辟疆”,与冒辟疆同时代的吴伟业等人在和冒的诗书往来中亦称其为“雉皋公子”。[5]

“雉水”,与“雉皋”同源。《太平寰宇记》载:“县西百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今易名为秀水港矣。”如皋历史上曾是一片沼泽地,河湖港汊密布,其中著名的如龙游河、车马湖、牟尼湖、芹湖、秀水港、高阳荡等。名水出名雉,如皋的雉鸡在历史上是颇有名气的,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如在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女秀才移花接木》一文中有诗云:“闻得罗敷未有夫,支机肯许问津无?他年得射如皋雉,珍重今朝仆射姑。”“雉水”通常被用于书画作品的落款中,有时也用作地名和学校名,清邑人刘钟愉《王学士宅碑记略》中有“在雉水之东阡,有龙图之旧宅”句,又如旧时如城太邑同仁堂的堂联为“情联雉水,谊笃仙源。”今如城安定小学的前身即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知县赵廷健创办的“雉水书院”,清邑人刘枝芬专门作有《雉水书院赋》。[5]

“泽雉”,是由“雉水”演变面来的,偶见于诗文书画中,例1926年曾任民国江苏省长的韩国钧(紫石)在《五月丁堰道中书感》一诗中云:“竟叫泽雉畜樊中”。当然这个别称有点贬意。[5]

“东皋”,源出西晋潘岳《秋兴赋》中“耕东皋之沃壤兮”之句。唐江都人李善《文选注》注:“水田曰皋,东者取其春意。”《辞海》释义:“东皋,泛指田野或高地。”故潘岳的这句诗是描写春天在肥沃的水田中耕作的春耕景象,意境当然是十分优美的。又唐代如皋与江都同属扬州所辖,而如皋在江都之东,因此,如皋的历代文人,就借用带有诗意且方位明确的“东皋”一词来比喻美好的家乡。一说春秋时长江以北属吴地淮夷(古代的东方人),如皋地处其东南隅故别名“东皋”。“东皋”常见于本邑的地名、商号、流派名、住宅名。[5]

“金城”,源出苏北民谣:“金如皋,银泰兴。”1984年9月14日原扬州地委宣传部长郑铎同志在《游如皋》一诗中云:“古说如皋一片金,相邻泰兴只称银。”如皋是江海平原上最早成陆的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如皋人民在长江“金三角”上辛勤耕耘,赢得了“金如皋”的美称。“金城”常见于商号中。[5]

“海阳”,为如皋古县名之沿袭,源于本县地理位置。如皋称海阳最早始于西周,当时如皋为海阳地,隶扬州。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传》载:“楚东有夏州海阳。”后来战国、秦时如皋亦为海阳地。晋武帝泰康元年(公元280年)正式定名为海阳县,至东晋安帝义熙七年改置如皋县止,凡一百三十一年。[5]

“宁海”,为如皋古县名之沿袭,今海安。古代既曾领辖如皋,又曾为如皋的一部分。如城的宁海路即源于此。

“郧”,源于如皋古地名。春秋时国内有三处地方名“郧”,分别位于郧、卫、吴三国,其中属吴国的郧地即在今天的如皋东。杜预注:“郧,发阳也。”《罗泌路史》:“海陵东南有阳口,今皋北四十五里力乏桥即其地。”《如皋力发桥石碑》碑云:“日惟立发,古称发阳,鲁卫今郧,云是斯地,春秋时有也。”据清乾隆《一统志》记载:“力乏桥即立发桥,又称发繇口,发繇亭,立发口等。今已划属海安县。”[5]

“海陵”,为如皋古县名之沿袭。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206年),封其侄刘濞为吴王,如皋属吴王所辖,改海阳名为海陵。清嘉庆《维扬志》载:“因其地并海而高,故名海陵。”《辞海》载:“海陵,古县名,西汉置,以其地高阜而又傍海得名,治今江苏泰州市。”汉武帝元狩六年,正式设置临淮郡海陵县。东汉、三国(时海陵县曾几经兴废,最终由吴国大司马邑人吕岱重置)、南北朝、唐、宋、元等朝代,如皋都曾属海陵地域。明太祖洪武元年,省海陵县入州,领如皋一县。[5]

此外,如皋历史上尚有“嵋山”等的别称,台北市如皋同乡会出版的《如皋文献》第一辑中所载的柯新民《全国第一大县——故乡如皋》一文中云:“如皋别称有三:‘曰膑山、曰嵋山、曰雉皋’”。[5]

建制沿革

如皋已有1600多年建县史,有文字记载历史约2500年。[3]

如皋在夏时属扬州之域。

周时如皋为海阳地。

春秋时如皋为吴国海阳郧地,吴亡归越。

战国时如皋属楚,称九夷海阳。

秦时,如皋先后归九江郡、东阳郡,汉称海陵县。[2]

东晋时期,属广陵郡海阳县。义熙七年(411年),分广陵郡而设置建陵、宁海、临江、蒲涛、如皋五县。

北周时,废蒲涛县,并临江县入宁海县。如皋县隶属于海陵郡。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如皋县并入宁海县,隶属于扬州总管府(605年改为江都郡)。

唐朝,大和五年(831年)设置如皋场,隶属于海陵县。

南唐

如皋市风光(12张)

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升如皋场为如皋县,隶属于泰州。

北宋初,如皋县隶属于淮南东路泰州军,为中下县。

元代,如皋县隶属于扬州路泰州府,升为上等县。

明代,如皋属于扬州府泰州。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置江苏省,如皋属江苏省泰州。清雍正二年(1724)划归通州。

民国初年,如皋县先后隶属于苏常道和淮扬道。1927 年,废道存县。1933年,属江苏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时如皋为一等县,与湖南邵阳同被列为全国最大的县。[6]
1938 年3 月19 日,日军占如皋城,如皋县政府先后迁往李堡、丰利、马塘。

1940年8月,新四军东进至如皋西乡,在卢港建立如皋县政府。10月,县随军继续东进至如皋东乡接管国民党如皋县政府。11月下旬,于马塘镇和平接管国民政府如皋县政府,并分县,东部为如皋县(如皋东乡),西部为如皋西南行政公署,1941年3月,在如皋西乡升为如西县。至此,原如皋县以通扬运河为界划分为两个县。1941年起,如西县隶属苏中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

1945年9月21日,新四军收复如皋城,如西县复名如皋县,原设于如皋东乡的如皋县更名如东县。同年12月1日,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于如城成立,辖如皋县、如东县、紫石县(今海安县)、泰县(今泰州市区)、泰兴县、东台县、台北县(今盐城市大丰区)、南通县、海门县、启东县、崇明县、靖江县等12县。[7]

1949年1月28日,如皋全境解放。5月12日,第一行政专员公署改称苏中泰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如皋属其管辖,为一等县。[6]

1950年1月,划归苏南南通行政区专员公署,上升为特等县。1953 年后,隶属江苏省南通专区。1955年12月,如皋县人民政府改称如皋县人民委员会,隶属江苏省南通专员公署。1968 年后,改称江苏省南通地区如皋县,建立如皋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复名如皋县人民政府。1983 年,江苏省南通地区与南通市合并,如皋县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1988年3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如皋县如城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全县乡陆续被批准对外开放。[6]

1991年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如皋撤县建市,实行计划单列,由省直辖,并暂由南通市人民政府管理[4]
,同年6月1日举行建市仪式。[6]

古城城门

如皋古城分内城和外城,外圆内方,形似古钱。内城有玉带河(市河,内城河)无城墙,设六座城门(先春、集贤、宣化、丰乐、北极、拱辰);外城有濠河(城河,外城河)及城墙,设城门四座(靖海门、澄江门、饯日门、拱极门)及二水关(东水关、北水关)。[8]

如皋古城池(8张)

1951年因城墙多处倾塌、城门狭窄而拆除,仅有东水关完整留存至今。为进一步弘扬历史文化,保持古城特色,挖掘旅游资源,逐在原址重新恢复修建了靖海门。

如皋的历史有什么? - …… 如皋,又名雉皋、雉水.夏时隶扬州之域,周时为海阳地.春秋时为吴国海阳郧地,吴亡归越;战国时属楚,称九夷海阳.秦时归九江郡,汉代曾为吴王刘濞封地,名海陵,因地并海而高得名.

如皋历史上那年海洋县 - …… 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如皋,公元411年建县,已有1600年建县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2500年,历史文化积淀相当丰厚.

如皋如城镇地名的由来跟历史的变迁 - …… 如城镇为如皋市政府所在地,是市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地处全市中部偏北,为我国早期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之一.204国道及如锡、如黄三公路交于镇西;通扬、如泰运河及龙游河汇注于濠河. 镇区规划面积75.72平方公里,建成区7....

如东县历史查询 - ……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历史上开始设立如皋县,它曾包括今天的如东县及海安县的部分地区(古代的如东县地域原属泰州如皋县东乡).据现存明清时期的《如皋县志》载:东晋义熙七年,分广陵郡而设置建陵、宁海、临江、蒲涛五县.北...

如皋特产有哪些(如皋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皋自古以来就是长寿之地,百岁老人频出.早在2008年,如皋市就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1、毛芋头酸粥.芋头本来很香,带皮煮出来的芋头...

我想了解下如皋方面的资料,请问哪里比较全面? - …… 如皋百科是着如皋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人文风俗的网上档案 也许有你要的东西 他的网址是http://www.rg123.net/baike

有没有人知道如皋抗战历史的七战七捷? …… 七战七捷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集中了五个整编师(相当于军) 约12... 我军迅即全线出击,将敌人歼灭于谢家甸以东地区,逃回如皋的残敌不足万人.而如皋...

如皋有什么名人 …… 目前,如皋最有名的华人是第一神探李昌钰,在如皋还有一座李昌钰博物馆.还有一位支教大学生赵小亭,在支教期间因救人失去年轻的生命.另外,冒辟疆,董小宛,李渔等也是如皋历史名人.

如皋是全国长寿县吗?排名第几? …… 江苏如皋已拥有百岁老人209位,总人口为145万人的如皋成为中国百岁老人总数最多的县级市. 作为世界知名长寿之乡,如皋不在高寒地带,也不在偏僻山区,而是地处...

相关推荐

  • 如皋简介之历史
  • 如皋的介绍
  • 如皋市有哪些文化底蕴深厚的景点值得推荐?
  • 如皋历史上有几个区管辖哪些公社
  • 江苏如皋怎么样 探寻江苏如皋的美丽风景和人文历史?
  • 如皋的历史
  • 去如皋古城旅行有哪些历史悠久的景点值得打卡?
  • 如城地区成陆于春秋时期
  • 去如皋旅行有哪些历史悠久的景点值得打卡?
  • 如皋如城镇地名的由来跟历史的变迁
  • 如皋必去的十大景点
  • 如皋的人文历史
  • 如皋历史上最有名的
  • 如皋的历史底蕴
  • 形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 民国第一大县如皋
  • 如皋地名由来
  • 如皋的历史故事
  • 如皋比较有名的革命烈士
  • 关于如皋的历史文化
  • 如皋的来历和历史
  • 如皋的黑社会老大是谁
  • 如皋历史上的名人有
  • 如皋家乡历史简介
  • 本文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若有什么问题请联系我们
    2024© 客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