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因”的用法

一、作动词:因袭,遵循。“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白话译文:继承秦国的事业,按照原来的既定方针,向南攻取了汉中。

出处:汉代·贾谊 《过秦论》

二、作动词:接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白话译文: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

出处:春秋·孔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三、作动词:依照。“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白话译文: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

出处:汉代·庄周《庄子·庖丁解牛》

四、作动词:顺应。“变法者因时而化。”

白话译文:改革制度的人要根据时势而变通。

出处:战国末年·吕不韦《察今》

五、作名词:原因,机会。“于今无会因。”

白话译文:走到今天这一步今后不可能再相会相亲。

出处:汉代·佚名《孙雀东南飞》

六、做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白话译文:加恩于人时,要想想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

出处:唐代·魏徵 《谏太宗十思疏》

因拼音:yīn

释义:

1、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因。因素。因果。病因。

2、理由:因为(wèi)。因而。

3、依,顺着,沿袭:因此。因之。因循。因噎废食。陈陈相因。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因而[yīn ér] 

连词。表示结果。

2、因缘[yīn yuán] 

佛教把因为有这个事物而产生了那个事物叫因;这个事物由于那个事物而生成叫缘。

3、因子[yīn zǐ] 

因数。

4、成因[chéng yīn] 

(事物)形成的原因。

5、兰因[lán yīn] 

经常被用来比喻像兰花一样美好的前因。



“因”的意义和用法归纳
《说文解字》:“因,就也,从口大。”会意字,以口、大取“能大者,众围而就之”之意。因的本义为“依靠”“凭借”,引申有“因袭”“沿袭”“原因”等义,均为实词,现代汉语仍沿用。“因”的虚词用法是从实词义引申而来的,先秦早期便已产生。可作介词和连词。介词“因”的用法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下来,变化不大;连词“因”随着汉语词汇逐渐复音化的趋势,渐渐被“因为”“因而”“因此”等复音词所取代,但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偶或使用。
一、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处所、方向。可译为“从”“由”等。
例:因井中视星,所视不过数星;自邱上以视,则见其始出又见其入(《尸子·广泽》)
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借助的时机、条件。可译为“乘”“趁着”“趁”“顺着”等,或仍作“因”。
例: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项如列传》)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凭借、依靠、依赖的事物或条件。可译为“凭借”“依赖”“依靠”“凭(着)”等,或仍作“因”。
例: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
4.引进动作行为实施的根据、前提。可译为“根据”“依据”“按照”等,或仍作“因”。
例: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因任授官(成语)
5.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或实施某一动作行为。可译为“通过”“由”等,或仍作“因”。
例: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项如列传》)
6.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理由。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仍作“因”。
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疏》)

二、连词
1.连接分句,表示顺承关系,前后两事在时间或事理上前后相继,可译为“于是”“就”“因而”等。
例: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屈原列传》)
2.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仍作“因”。
例: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⑴于是,就。例:①虎因喜,计之曰。②因取刃杀之。③因屏人曰。④因拔刀斫前奏案。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⑥因谗之曰。
⑵依照,根据。例:①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④因其固然。
⑶依靠,凭借。例: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②吏因以巧法。③我欲因之梦吴越。④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⑤伺者因此觉知。⑥因河为池。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⑧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⑷趁着,趁此。例: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不如因善遇之。③因击沛公于坐。④因入京师。
⑸通过,经由。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⑹因为。例: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②后因伐木,始见此山。③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⑺缘由,机缘。例:于今无会因。
⑻沿袭。例:因遗策。
⑼继续。例: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古代文言文中“因”有哪些用法, - 作业帮 …… [答案] 亲;亲近.(2)相就;趋赴.(3)顺;顺应.(4)沿袭,承袭.(5)依托;利用;凭借.(6)连接.(7)增添;累积.(8)原因,原由.(9)机会.(10)犹;如同.

古代文言文中“因”有哪些用法,各是什么意思?谢谢 - …… 亲;亲近.(2)相就;趋赴.(3)顺;顺应.(4)沿袭,承袭.(5)依托;利用;凭借.(6)连接.(7)增添;累积.(8)原因,原由.(9)机会.(10)犹;如同.

因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 …… 自己想

文言文中'因'和'于'的所有用法和意义是什么? - …… “因”: ①因袭;遵循.《过秦论》:“蒙故业,~遗策,南取汉中.” ②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之以饥馑.” ③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④顺应.《察今》:“变法者~时...

“因”字在文言文中的解释因人之力而避之 不如遇而厚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 不如因善遇之 - 作业帮 …… [答案] 因 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因拔刀斫前...

文言文中,“因”字的解释有哪些?我急需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因”字的用法. - 作业帮 …… [答案] 1)于是,就因谗之曰.《屈原列传》2)依靠,凭借因河为池.《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又因后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3)趁着,趁此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因...

文言文问题怎样判断下列语句中因的意义和用法,写出方法.1.因拔刀 …… 因的九种意思: 1、于是,就.例:①因左手把秦王之袖.②因取刃杀之.③因屏人曰.④因拔刀斫前奏案. 2、依照,根据.例:①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 3、依靠,凭借.例: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③我欲因之梦吴越.④因河为池. 4、趁着,趁此.例: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不如因善遇之.③因击沛公于坐. 5、通过,经由.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因为.例:①后因伐木,始见此山.②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7、缘由,机缘.例:于今无会因. 8、沿袭.例:因遗策. 9、继续.例: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初中文言文中用字表示因为的用法人教版 - 作业帮 …… [答案]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语文文言文pan duan ti1、下列句子中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B不如因善遇之C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 - 作业帮 …… [答案] 1、AC 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2、 BF 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文言文里"于"字的用法中"从"的意思是什么?以的因为的意思解释是什么意思? - …… 囧……说的啥米?不懂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from].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是不是这个?

相关推荐

  • 文言文中“因”的用法
  • 文言文虚词因
  • 因的文言文意思
  • 古代文言文中“因”有哪些用法
  • 文言文中,“因”字的解释有哪些?
  • 因的文言文解释
  • 文言文中“因”的用法
  • 因.文言文
  • 高考文言文中“因”字有哪些用法
  • ...两句中文因为何解? 文言文中的因大多是什麽意思?
  • 文言文翻译器转换
  • 古文 于 的用法
  • 文言文 也 的所有用法
  • 语文中 的 的用法
  • 文言文中 区区 的用法
  • 古汉语中 而 的用法
  • 文言词 师 的用法
  • 文言文之的12种用法
  • 古文 之 的用法
  • 精卫填的起因 经过 结果
  • 古文 而 的用法
  • 新手 怎么成为s
  • 以的用法主要有6种
  • 代表 不久 的文言文
  • 本文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若有什么问题请联系我们
    2024© 客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