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和纬度置。

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热带地区
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旧称粤江平原,是放射形汊道的三角洲复合体,呈倒置三角形,底边是西起三水市、广州市东到石龙为止的一线,顶点在崖门湾,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冲积层薄,一般 20~30米,地面起伏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岛屿,占面积 30% ,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广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门以东、虎门以西,珠江水系年均输沙量达8000多万吨,河口附近三角洲仍在向南海延伸,在河口区平均每年可伸展 10~120 米,成为中国重点围垦区之一,三角洲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温21~23℃,最冷的1月均温13~15 ℃,最热的 7 月均温28℃以上,6~10月,常有台风影响,降雨集中 ,天气最热,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对农业有利,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中国名列前茅,热带、亚热带水果有荔枝、柑橘、香蕉、菠萝、龙眼、杨桃、芒果、柚子、柠檬等 50 多种 , 发展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立体农业结构形式,成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典范,有制糖、丝织、食物、造纸、机械、化工、建材、造船等工业,有南海明珠之称,
生态特征
珠江三角洲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组成(毫克/升):浮植物总计1.63, 硅藻87.4%, 绿藻4.9%, 蓝藻1.9%, 甲藻1.5%, 金藻黄藻0.4%, 裸藻7.8%,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原生动物(种) 34, 轮虫(种) 38, 枝角类(种) 26, 挠足类(种) 49, 合计(种) 147,
底栖动物数量、生物量: 1981年个体数(个/㎡) 249.601, 1981年生物量(g/㎡) 29.654, 1982年个体数(个/㎡) 163.548, 1982年生物量(g/㎡) 28.492, 平均个体数(个/㎡) 206.575, 平均生物量(g/㎡) 29.073,
主要经济鱼类:鲥鱼, 花鰶,凤鲚,七丝鲚,银鱼,鳗鲡,花鳗,青鱼,草鱼,鳡鱼,鳤鱼,赤眼鳟,海南红鲌,大眼红鲌,()条鱼,广东鲂,鳊鱼,黄尾密鲴, 刺鲃,南方白甲鱼,鲮鱼,唇鱼,
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珠江三角洲是热带性三角洲,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是在北回归线以南(小三角洲计),以大三角洲计,亦在北纬23°40′—21°30′之间,即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从气候上看,则大三角洲亦属于热带地区(见竺可桢等《物候学》,1962),地貌发育上也有此特色,植被景观更受其影响,发育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并且由于三角洲北面为粤北山区,对北来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热带植被能沿谷地侵入北回归线以北山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及肇庆市的瑞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地,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1.4%(1994年),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
珠江三角洲从地形界限看,罗平山脉是它的西面和北面的界限,即罗平山脉以西为西江谷地区,习惯上称为粤西山地;山脉以北为北江水系,或称为粤北山地,东侧罗浮山区是三角洲的东界,
(一)地貌特征
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最大差别是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故称为复合三角洲,如广州就有“三江汇总”之称,但面积不大,故发展潜力不如长江三角洲,
广州溺谷湾形成是受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作用影响,在广宁云浮隆起和河源惠阳隆起间形成坳陷所致,坳陷在中生代即沉积有三水、龙归、东莞、新会等红色盆地,四周为古生代地层所成的山丘包围,并受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岩侵入(如西樵山即第三纪古火山),第三纪末夷平后,第四纪上升,即今三角洲四周山地的1000米准平面,如清远北大罗山山顶呈和缓丘陵地貌,称12丘,为反季节作物的良好基地,罗平山脉主峰多在1000米上下,如高要鸡笼山(1007米)、清远大罗山(1024米),佛冈阿婆山(1224米)、新丰青云山(1246米)、连平九连山(1279米)等,西江、北江和东江都是遗传下来的准平原遗传河,珠江三角洲的陷落,使其成为低平的丘陵、台地区,第四纪海进,大陆架下降,大陆上升,故第四纪阶地有向海倾没趋势,使溺谷湾基底有埋藏阶地存在,三角洲沉积开始在中更新世后(约4万年),突出海面的山丘台地成为三角洲平原上小丘,基岩出露处形成“丹霞地形”和“石门”等遗传河谷地貌,台地或阶地可达5级,并且呈大面积分布,平原沉积物亦有向海增厚现象,由25米增加到60多米,最厚在灯笼沙处第四纪沉积63.6米,其中夹有海相层2,陆相层1,说明三角洲有新老两期,
三角洲平原向海发展可分以下3期:
1.各河下游三角洲形成期 西江在三榕峡口外,河道即分汊,东北入北江,南入高明河,宋代才淤成羚羊峡一水;北江出大庙峡后也即放射分流,形成北江下游三角洲,今天亦淤剩北江正干一道;东江出田螺峡(博罗东)后即分汊成东江下游三角洲,当时各三角洲彼此尚未连接起来,还有增江、绥江、潭江等下游小三角洲的发育,也形成于史前时代,
2.复合三角洲形成期 在历史时代初期,各河下游三角洲即开始联合,如在西、北江下游新形成的三角洲,已是西江和北江合作淤出的产物;东江下游三角洲发展,在下游又形成新三角洲,这也是和增江合作淤成的,今天复合三角洲形态即形成于本时期内,地貌上除三角洲平原外,还有按海面沉积成的“准点平原”,它与河岸泛滥平原不同,一是河道是双向潮汐河道,二是没有岸高水低的假阶地地貌,三是平原不显示倾斜坡向,河道弯曲,为三角洲主要旅游风景资源,开发价值高,如著名“荔枝湾”,明代已成为羊城八景之一,今天为农业主要地区,称“围田区”,
3.冲缺三角洲发育期 唐宋以后,河流干道多切过三角洲前缘口门山地,在口门外,河道呈放射状分汊水系,形成新的三角洲,如江门河切过江门丘陵区,在新会形成三角洲,即称为新会冲缺三角洲;西江干道切过甘竹滩丘陵区,即在中山市境堆出中山冲缺三角洲;北江干道在切过市桥台地和顺德丘陵地后,在番禺县堆出番禺冲缺三角洲;西江干道在切过睦洲丘陵地和叠石丘陵地后,在斗门县形成斗门冲缺三角洲,即今天称为“沙田区”的区域,为我国米粮生产基地之一,亦为我国主要大面积围垦区,因8大口门外淤浅至-3米以内的滩涂已有120万亩;1米以内的浅滩达40万亩,海岸线向前推进每年平均为60—150米不等,年淤高量10—20厘米,
丘陵台地地貌年龄较老;故风化壳多已发育为赤红壤,属砖红壤性红壤,只有较高山丘才见有红壤发育,有利于热带季风雨林的生长,
(二)岸线变迁
珠江三角洲由于基岩浅,来沙量大,故向海伸展快,使番禺、珠海、斗门成为田地增加的县市,岸线不断向海伸展,三角洲大致在大西洋期约距今6000年上下形成,当时岸线可由三角洲上山丘坡脚海岸地形如海崖、海蚀穴、海蚀平台及沙堤等定出,今天三角洲平原山丘脚下多可见到这些海岸地形,如广州七星岗海蚀崖及海蚀平台即为例子,故广州溺谷湾岸线基本上可以由山丘和平原接触线定出,三角洲即在这些海岸地貌前缘开始发育,如西江下游平原即已伸至广利附近,因该处蚬壳洲贝丘和屈肢葬新石器遗址年代下层为7170±140年,而陶片为5680±284年(热释光)、博罗葫芦山贝丘亦在平原上,即表示各河下游三角洲已有发育,按海相硅藻(咸水种)、有孔虫及淤泥层分布,各河下游三角洲区基本反映出大西洋期海侵范围,即距今6000年的岸线北达清远盆地、西达肇庆盆地(赵焕庭,1990),东达博罗盆地和潼湖,
从新石器遗址看,三角洲范围在东江三角洲区基本上可以新石器遗址为海岸线所在,因东江三角洲中部无岩岛,大部分仍为海面,故东江三角洲四邻即为4000年上下的新石器时代岸线,西北江三角洲顶部亦已开始形成,因金利茅岗水上干栏遗址为4140±90年(c14测定),腐木层为3970±110年(华南师范大学地貌室,1988)、西樵山贝丘年代由6120±130年(同上)到4905±100年,出土石器达53000件以上(曾骐,1991),可见附近已有大块陆地,南海石碣海蚀崖下附生的蓝蚬年龄亦为4640±280年,即西北江三角洲向南已达西樵山、佛山一线以南(水藤淤泥为3997±190年),
2000年前(秦汉时代),东江三角洲由东江、增江两三角洲合并,下伸至中堂(有汉代应堂庙),南面仍为海域,西北江三角洲向东北伸延已达南华水道之北(即东海水道),因杏坛已发现汉代陶片等文物埋深2米(逢简村),淡水马来鳄已生长在勒流,年代为2540±120年,石涌为南越相吕嘉故乡,故其附近当为平原,陈村汉代亦已成陆,
1000年前(唐代)岸线。

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在北回归线以南(小三角洲计),以大三角洲计,亦在北纬23°40'-21°30'之间,即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从气候上看,则大三角洲亦属于热带地区(见竺可桢等《物候学》,1962)。地貌发育上也有此特色,植被景观更受其影响,发育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并且由于三角洲北面为粤北山区,对北来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热带植被能沿谷地侵入北回归线以北山区。

珠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和纬度置. - …… 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在北回归线以南(小三角洲计),以大三角洲计,亦在北纬23°40'-21°30'之间,即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从气候上看,则大三角洲亦属于热带地区(见竺可桢等《物候学》,1962).地貌发育上也有此特色,植被景观更受其影响,发育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并且由于三角洲北面为粤北山区,对北来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热带植被能沿谷地侵入北回归线以北山区.

珠江三角洲的地形地势海陆纬度位置和季风区 - …… 珠江三角洲的地形为平原,地势平坦, 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北纬21度到24度,属于中国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珠江三角洲的气候,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水文条件,资源,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尽量简洁) - 作业帮 …… [答案]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2.地形地势特点 3.气候 4.水文 5自然资源 铁矿 铀矿丰富 水资源相对缺乏 但是人口少 人均占有量还是不错的

概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 ……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临近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 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 …… 列表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

广东的经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 - …… 广东省介于北纬20°12ˊ-25°31ˊ、东经109°45ˊ-117°20ˊ之间. 如果你想知道广东省某个城市的可以再详细查一下. 海陆位置:广东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濒临南海.

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的哪个省 - …… 简称珠三角,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5.6万平方公里.[1] 它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作简要评价 - ……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高中地理,珠江三角洲 - …… (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从哪些方面比较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差异 - …… 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等 自然方面,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 人文方面,包括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可持续发展等.

相关推荐

  • 珠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和纬度置。
  • 珠江三角洲指的是哪些?
  • 珠江三角洲的经纬度区域
  • 珠江三角洲的纬度位置
  • 高中地理:有关珠江三角洲的知识
  • 读“珠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珠江三角洲南临___海,位于...
  • 珠江三角洲濒临什么海,毗邻什么,面向什么?
  • 珠江三角洲的气候,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水文条件,资源,农业与...
  • 高中地理:有关珠江三角洲的知识
  • 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作简要评价
  • 珠江流域图全图
  • 珠三角详细地图
  • 长三角区域指哪里
  • 长三角好还是大湾区好
  • 珠三角是指哪三个地方
  • 珠三角地图全图可放大
  • 珠三角和长三角谁更强
  • 珠江流经地图路线全图
  • 为什么大湾区不选长三角
  • 长三角旅游地图
  • 珠三角三大核心城市
  • 长江三角洲是哪三个省
  • 长三角是哪三省一市
  • 长三角为什么不能搞大湾区
  • 本文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若有什么问题请联系我们
    2024© 客安网